京漂了差不多三年了,也只能在导演这一行最底层的广告、宣传片领域厮混,还经常接不到戏,算的上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叮铃铃……”
像疯了一样,忻玉坤凝视了许久,又哭又笑,颤抖着手,给还在上班的老婆打去了一通电话。
说到底,还是内心对导演这一行很热爱,舍不得真的放下这个从小就在努力的梦想。
也是因此,忻玉坤对吴渊这位只大他两岁,但却享誉全球的电影学院毕业导演,内心还是非常崇拜的。
“这个嘛”
放在电脑桌上的手机突兀的响起,打断了忻玉坤的自我沉思。
只是这一杆子都要支到明年去了,明年七月份他有没有空,现在还真没法确定啊。
“邀请我担任主席?”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小成本悬疑《殡棺》第一时间就被忻玉坤投到了光影时代公布的投稿邮箱,附件还附送上了不少他自己拍的广告、宣传片,展现自己的导演才华。
FIRST青年电影展(FIRST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是国内一个专注发掘、推广青年电影人及其作品的电影节形态服务平台。
“……”
不过电影节主席不需要审片、评审,更多只是给电影展站个台,也就是提供下自身名气和人脉的支持而已,倒也没什么工作,届时只要在青年展开始的时候去露露面,站个台就行。
忻玉坤本就是把《殡棺》这个项目当成他最后一次来做的。
果不其然,简约风的光影时代官网上,封面推送已经换上了一条最新的信息。
光影时代现在发展的这么好,似乎也应该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节或者电影展了啊!
吴渊也只好先口头上答应,具体到时候能不能安排好档期,也不敢打包票。
当时为了写好这个剧本,他将所有的工作都推掉了,每天除了在家做饭,给太太做好便当送她去上班,其他时候就在家里写剧本。
可等到这剧本真落选了光影时代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后,他又有些舍不得了,觉得虽然在光影时代这边碰壁了,但不代表就真的失败了,或许其他电影公司能看上也说不准。
这段时间,在工作之余,忻玉坤都有些精神恍惚,脑子里不断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导演这一行?
他尝试过努力了,一年又一年的报考电影学院导演系,却一直都考不上。
电影展、电影节这种东西吧,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代表高逼格的。
2005年,忻钰坤开始为西安当地电视台创作栏目剧,至2008年,已做了几十部栏目剧。
“FIRST青年电影展?”
“我知道这个。”
不说能做到欧洲三大、国内三金这种水平,但只要能达到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个水平,吴渊未来也可以说自己在国内“桃李满天下”了。
他太太的那些同事见到他都笑说“李安来了”。
之后忻钰坤在西安从零做起,从录音举杆,到场务茶水,同时看各种理论书籍充实自我。
因为只要参加了他的电影展的新人导演,就能算是被他扶持出来的,多少得承一份情。
贾樟科在一切以票房成绩为最高的后华语片时代,还能够拥有极高的名气和地位,没像与他同期的王晓帅、娄烨、张元、路学长等人一样掉队。
平遥国际电影展出了大力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