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秦子英默默的点点头:“老臣遵旨!”
宗人府宗令李成白犹豫了了,欲言又止的看着李晔,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说什么。
“太公,有话不妨直说,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回禀陛下,藩王入土为安自有藩王入土为安的规格,陪葬睿宗陵寝,已经是天大的殊荣了。
行国葬,与天子同规格实在是有违礼制啊!
若是陛下开了先河,将来后世子子孙孙皆是效仿之,怕是将要礼仪崩坏啊!”
“至此一列,后世不得效仿!”
“这.....老臣遵旨。”
“诸位爱卿,谣言止于智者,朕也不想多说什么,民间传言之事,就由你们费心处置了,退朝吧。”
百官目光复杂的看着手里的原封未动的奏折,望着李晔朝着后殿走去的身影,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臣等恭送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晔消失勤政殿之后,百官神色复杂,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魏相,陛下将事情推给了咱们,这该如何是好啊?”
“童相啊,这是明摆着是避而不谈,将难题交给咱们解决,可是并肩王薨逝的消息,在民间越传越广,根本控制不住,不给万民一个交代,怕是不好交差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老大人,您老的意思是?”
“荣威候,怎么办?现在是不是朝廷做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件事的影响给压下来才行。
王爷在军中的影响太大了,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交代,大军北伐归来,老夫担心会引起兵变啊。
要不马上跟云老帅去书一封,请他拿个主意?”
兵部尚书宋煜,吏部尚书杜成浩,户部尚书姜远明,礼部尚书秦子英,刑部尚书叶开明,鸿胪寺卿,大理寺卿几人聚在一起,扫视了一眼殿中议论纷纷的模样,相视了一眼,叹息着朝着勤政殿外走去。
“杜尚书,宋尚书怎么办?看陛下的行为举止,此事应该不是陛下所为啊,陛下所言没错,以并肩王对陛下有求必应的态度,陛下根本没有理由对王爷出手袭杀啊。
王爷自数月前回京交了辅政大权之后,朝廷方面跟北疆王府一直同心协力支撑大军北伐之举,根本没有任何矛盾。
无端端的陛下就派人袭杀并肩王,怎么看都有些不太可能!”
“唉,秦尚书啊,是不是陛下所为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所有的矛头都已经指向了陛下跟朝廷。
就算这是突厥跟金国暗中行事,想要离间朝廷跟北疆王府的关系,从而使我朝陷入内乱之中,令北伐大军不得不班师回朝镇压内患。
证据呢?证据呢?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此事确实跟陛下还有朝廷没有关系?”
吏部尚书杜成浩附和着点点头:“秦尚书,叶尚书言之有理,现在除了证据之外,想要仅仅只以朝廷的威信安抚百姓,只怕不太容易。
风云渡袭杀之事的矛头,可都指向了朝廷这边。
并肩王已经薨逝,没有他出面澄清,只怕说什么都没用了。
朝廷的威信必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户部尚书老姜眉头紧皱的摇摇头。
“怕是不止如此,各地其余州府还好说,可是这北疆二十七府,一个处理不妙,必生动乱呢!
尤其是不知道江南柳家柳之安柳员外是否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若是他因为丧子之痛,一时间对朝廷怀恨在心。致使江淮两岸二十府,长江以南大小数十州府商旅闭塞不通。
在鼎力支持北伐大军的情况下,国库根本没有余力来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万一掀起了民变,那个时候,非但北疆二十七府,天下,亦将乱矣!”
老姜说完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兵部尚书宋煜,柳之安的这位结拜兄长。
杜成浩等人也明白了老姜的意思,将目光看向了宋煜。
并肩王父亲柳之安那边,满朝文武之中也只有宋煜出面调解了。
如今是不是朝廷幕后保持了风云渡口袭杀之事已经不重要了。
当下之急,是如何将此事的影响控制下来,以防发生内乱来。
不然的话,北伐之事怕是又要前功尽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