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炮八平七,有威胁黑方3路正马的手段。
叶知秋干脆把马跳出来,外马盘河,前马后炮,正好封住了红左直车的出路,可谓一招两用。
五七炮互进三兵对屏风马边卒右马外盘河。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七炮进三兵。
简称伍六七……哦不对,是五七三。
三兵体系的大看板,五七炮家族的大哥大,中炮局里最能打的双花红棍,和七兵体系的过河车可谓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如果说七兵过河车是急攻型布局的代表,五七三则是缓攻型布局的典范。
所谓缓攻型布局,即指先走方开局车马炮强子不贸然渡河攻击,而先明车路、开马道、蓄炮势,侧重于开拓子力活动空间,占领沿河制高点等攻守要地,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稳进缓攻的战略方针。
这种布局,以五七三最为经典。
至于急攻型布局,则指先走方凭借先行之利,开局车马炮强子以攻击棋形快速展开,从左翼、右翼或者中路向对方阵地进击,采取兵贵神速,以快打慢的战略方针。
一般急攻型布局中,七兵只是幌子,过河车才是标配。
还有一类对攻型布局,那就是双方开局各不相让,各自派遣车马炮强子快速实施攻击,两方棋形均呈进攻态势,局面形成双方集中兵力,互攻一翼的对杀,或是子力缠斗一处的混战。
小主,
这个课代表舍斗炮局其谁,都没人跟它争。
还有一类稳健型布局,双方开局均严阵以待,不轻举妄动。两方子力要么沿河布防对峙,形成阵地战,要么刚一发生接触角斗便促成兑子,从而形成四平八稳的和缓局面,以后局势随着子力的消耗将转入漫长的残局较量。
飞相,起马,士角炮,过宫炮……
对,说得就是你们这些不架中炮的散手棋,不思进取!
好像忘掉了一个……
仙人指路,哼,墙头草,两边倒的家伙,自己找个地儿玩儿去吧,看谁要你。
当然,开局只能代表一盘棋最开始的走向,棋局的发展是对局双方不断斗争博弈的结果,不受任何一个人的控制。
斗炮局也可以波澜不惊,飞相局照样杀得血流成河,在尘埃落定之前,结果谁也不能预料得到,这正是象棋真正的魅力所在。
扯远了,说回五七三,它之所以能成为最流行的中炮布局,自然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注重左右子力的联络和发展,布子均衡,阵容协调。
红方两个炮分置在五路、七路,兼顾了中路和侧翼的攻击,右马正出,左马屯边,正马有七路炮生根,边马有底相保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马在开局容易受攻的问题。
其次,三兵挺起之后,正马可以随时跃出,前途远大,一直一横的双车配置也非常科学,便于发挥威力。
红方通过车前炮后马呼应,既可以有激烈拼杀,火药味十足的对攻场面,又有心平气和,缓慢式推进的细腻缠斗,进可攻,退可守,始终把握先手,后手方如果应对不当,很容易被先手方积小胜为大胜。
当然,天底下从来没有一个布局能让某一方占尽便宜,尤其是这么流行的开局,经过了无数次的实战检验,仍能屹立不倒,就说明里面的变化还没有穷尽,先手后手都觉得有棋可下。
不然的话,你这个开局大占优势,我不下这路变化就是了,你还能指挥我走棋?
红方五七炮的攻击阵型虽然厉害,但后手方的屏风马完全可以与之抗衡,其以不变应万变,双马正起,一马守中路,一马封车路,再联中象固防,深沟高垒,阵容厚实,同时在红左翼暗蓄反击之力,不容小觑。
《孙子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红黑双方可以说都把这个战略贯彻到了极致。
至于临阵之时,到底是东方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那就得双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