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单车制马 陈琳琳VS叶知秋(完)(2 / 2)

象棋少年! 雷出地奋 2271 字 5个月前

黑马不乱动,就只围着你的边兵打转,让红车想要抽身不能,这就好比一个身怀绝世武艺的大侠,带着个襁褓中孩子行走江湖,整天净换尿布去了,哪儿有时间行侠仗义啊。

一番计较,她最终下定了决心,来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小兵不要了!

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在这之前,还要先办几道手续。

首先相五退三,把中相飞到底线去,此举的目的还是为了‘露帅助攻’

叶知秋的单马被红车成‘田’字形牢牢制住,动弹不得,只有来回动将走闲。

陈琳琳继续调整子力,士六进五,士五进四,士六退五,士五退四,把原本都在左边六路线的双士,费劲巴拉都跳到右边四路线去,看得观众们一头雾水,这样能赢棋?

许仙却是越看越心安,脸上不自觉的带上了笑意,这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啊。

如此调士,是为了红帅可以在五六两路自由活动。

那么五六两路和五四两路差在哪里呢,差就差在黑方的羊角士,高士是往红方六路这边撑的。

陈琳琳帅五平六,叶知秋将5平4,双方将帅处于一线,正好拴住了高士,让它动弹不得。

陈琳琳瞅准机会,果断发动,车二平八,右车甩到了左翼(红方)来,要下底将军破掉双士。

黑方当然可以将4平5,老将回营,双士能够保住,但如此边卒必丢,边卒一丢,边兵就能过河,结果就是车兵例胜马士象全。

叶知秋咬了咬牙,老将不回,马6进8,跃马出击。

你破我双士,我踩你边兵。

陈琳琳同意,换了,进车底线将军,打了两将,然后斩掉中士。

黑4路高士被红六路帅牵住,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兄弟阵亡。

叶知秋马8进9,踩掉边兵,终于去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可惜形势已经大为不同,家里的士象全金身已破。

这就是陈琳琳的‘弃兵引离’战术,几乎是阳谋,叶知秋明知是计,却不得不照此行事,因为这是黑方当前局面下最顽强的下法了。

照理说,单车例和马单缺士,有个学名叫做‘只马当士’,要点在于马、士相互依靠,并防止红方车、帅同线攻士。

但是就像之前的‘只马当象’一样,黑马踩边兵之后,位置极差,根本来不及回家组成和形。

事实也正是如此。

叶知秋马9退8,快马加鞭往回赶。

陈琳琳早已车五平八离开险地,此时进车底线一将,把黑将请上二楼,然后再车八退二,守住卒林要道。

这手棋又是‘制马’而不‘逐马’,守住卒林,叫你的马退不回来,比单纯的赶马效率上高得多。

叶知秋没有办法,只有先将4平5回中。

陈琳琳车八平六,叼住高士。

叶知秋马不能退卒林,只好马8退7,退到宫顶,这个位置比卒林差了不少。

陈琳琳车六进一,斩掉高士。

这样一来,黑方就只剩马双象,虽然还有一个边卒,但根本保不住,迟早是红车的嘴中物。

单车例和马双象,但是这个和形更加苛刻,只有一种,那就是马占中象位,一象在高,一象在边,将在中间,彼此连环互保,习称‘马三象’,实战几乎不可能走到,所以单车对马双象,基本都能走赢。

但这是黑方最后的和棋机会了,无论希望有多渺茫,叶知秋都要做最后的努力。

然而遗憾的是,陈琳琳并没有再给她任何机会。

没有了边兵掣肘,红方单车的威力终于能够完全发挥,往来纵横,将黑马逼得四处乱窜。

叶知秋根本没有调整象形的时间,最后单马被迫往边路,被红车一个轻巧的兜底捉双,双象被破。

叶知秋见大势已去,无奈投子认负。

小主,

经过九十七个回合的鏖战,陈琳琳慢棋执红先胜叶知秋,岭南队先下一城。

对于现场观战的棋迷而言,开中局的较量角力固然精彩,但很多人因棋力所限,并不能深解其中的奥妙,然而残局的精彩演绎,确确实实让他们大开眼界,心悦诚服。

就如如《橘中秘·残局说》中言:棋有残局,补全局之未备也。全局子多而难明,残局子少而易悟,尤可取法。

这盘棋红方自进入残局之后,从头到尾,可以说没有一步废棋,无论是飞相,调士,还是动帅,每一步棋都是有的放矢,展现了极高的效率。

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把帅、相等无进攻能力的子力效能发挥到了极致。其中对帅的使用,牵制了对方的士、将;对相的使用,限制了对方单马的活动,从而使红方在前线作战单车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援,不再是孤军作战,这无疑是棋盘上的‘整体战’。

除此之外,红方还运用了顿挫、等招、拦截、引离等实用的残棋技巧,从始至终,始终牢牢掌握着局势,没有出现半点反复,充分展现了残棋的本质——控制。

毫无疑问,这盘棋的残局,可以作为最经典的残棋教科书。

岭南的棋迷无疑是识货的,尤其是残棋这方面,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七星王’钟珍,‘魔叔’杨官璘,这些前辈虽然故去,但是他们在残棋上花费的心血并没有白废,而是经过时间的积淀,如今在年轻人的身上开花结果,然后就一代一代这样的传承下去。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棋迷甚至感动得热泪盈眶:“魔叔的衣钵,到今天还有人传承啊。”

没有人附和,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魔叔真正的传人,还没有登场呢。

这不过是一碟开胃的小菜而已,真正的好戏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