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臣附议。”
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纷纷上前道。
“没有先例,那朕就来开创先例。”
朱由校态度却异常强硬,语气铿锵道:“国朝最初特设六科,是为叫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享有“科抄”,“科参”及“注销”之权!”
“甚至还允准六科参与“廷议”,“廷推”,但事实上呢?一些人的屁股从一开始就歪掉了,既然无用,那就并进都察院,以增强都察院之威,朕今后要严查吏治,严办吏治,今后谁要是敢再糊弄了事,那就不是能轻易过去的。”
将六科并进都察院,此事朱由校想了很久了,甚至在他御极登基之初,就产生了这一想法。
大明的党争这般激烈,跟一些制度上的不完善,是有着莫大关系的。
而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科道。
在科道的言官御史,那是清贵之官,别看位卑,但权重啊,甚至弹劾起内阁首辅,若是造成的影响极大,都能让内阁首辅被拉下马。
尽管六科创设之初,是极大的增强了皇权,但是到现在啊,情况却跟明初不一样了,六科非但不能拱卫皇权,甚至在一些时候还掣肘皇权。
这是朱由校绝不愿看到的。
将科道合一,朱由校就是要剥夺一部分权力,使得今后的科道,只能监察百官,至于别的,还是省省吧。
当然,牵扯到大明官制的改革,肯定不会仅限于这些,但是眼下对朱由校而言,他需要进一步加强皇权,唯有这样,方能将心中所想明确落实下来。
“这件事情,南书房要择机放出风来。”
在众人思虑万千之际,朱由校却继续道:“朕倒是想要看看,究竟有哪些人蹦?的最厉害,还有在筹划此事期间,针对衍圣公之爵公选一事,也要加紧落成,那些新科进士,朕没有叫他们回乡,就是为了此事,此事不成,那他们就别想离京!”
既然成了天子门生,那涉及到站队之事,朱由校不允许有任何敢打马虎的,谁要是敢在这件事情上,跟他玩什么心眼,那就算你再有才华,朱由校也绝对不会去重用的,忠诚不绝对,等于不忠诚。
壬戌科这一届的进士,录取的远比其他殿试要多,这里面要说都忠诚于皇权,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但现在,朱由校就要他们来表明态度。
这个态度只要表明了,那剩下的就等着被调配吧。
朱由校要做的事情,是将大明彻底的改一遍,倘若连这点魄力都没有,那朱由校用他们干什么?
给自己扯后腿吗?
“陛下,那皇明时报的社论,还要继续刊印吗?”董应举有些担忧,他知道今后的朝局,只怕会进一步动荡,故而向天子询问道。
“继续刊印,按着朕先前的来。”
朱由校语气铿锵道:“他们既然想争,那朕就奉陪到底,朕倒是要看看,在两淮出现的匪乱,是否还会在别的地方出现,朕砸那么多钱粮,在京营推行试改,那不是叫他们只埋着头操练的,该见血的时候,还是要见见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