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柳暗花明(1 / 2)

张鑫华站在油纸伞铺子门口,门头上的电灯很亮,但他的心情格外地沉重。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逃到油纸伞铺子里的日本间谍走投无路的时候,竟然又来了帮手,这些间谍就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悄悄地溜走了。

竹篮打水的滋味并不好受,见他黑着脸,手下都不敢上前。

那些临时被调过来的警察更是远远地观望着,期待着长官能够早些下令收队,他们好早点回家,至于能不能抓到日本间谍,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张鑫华看着门口的两具尸体,对两名行动队员道:“再搜搜,我就不信,一点线索都没有。”

两个行动队员答应一声,俯下身子去搜加藤三郎和清水孝雄的尸体。

忙活了一晚上,最后就得到了这两具尸体,他们来那个人的心情也不好,虽然知道张组长这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但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丝毫停顿。

张鑫华看着他们,对于腊梅路的行动是突然发起的,日本间谍即便提前得到消息,也不会太早,这一点可以从屋内的物品以及三名日本间谍被堵在酒楼和油纸伞铺子可以证实。

由此可以推断出,他们逃跑的很仓促,按道理来说不大可能将物品处理的十分干净,说不定会留下什么线索。

搜查很快又结束了,仍旧是没有任何的发现。

张鑫华面无表情地对两名行动队员点点头,示意他们可以忙别的事情了。

就在这时,一个行动队员走过来,递给张鑫华一个火柴盒,张鑫华捏着火柴盒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了看,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手下会将它交给自己——

火柴盒上面有一块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小的血迹。

看不出是什么牌子,因为商标被撕掉了。

张鑫华推开纸盒,抽出一根火柴,仔细端详着。

这是一种定制的火柴。梗粗长,头肥大。

相比市面上流通的普通火柴,这种火柴主要供应酒楼、浴室、旅馆等服务性场所。

外皮上都是这些商家的名字,做广告的。

合上火柴盒,张鑫华又看了看外包装被撕掉的痕迹:撕掉的痕迹是崭新的,里面的火柴梗数量很多,说明火柴的主人刚刚拿到火柴不久。

可他为什么要撕掉包装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去过那儿。

说着,张鑫华把火柴重新交给年轻警察,示意他收好,随后很有信心地说:“只要派人带着火柴在临城多转一转,很快就能找到定制火柴的商家。”

就在张鑫华无奈之下要收队时,一个看热闹的市民提供了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他是看到了地上清水孝雄的尸体才想到的。

三天前,他看到清水孝雄曾经和另一个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镜的男子并肩走在大街上,当时自己还被男子撞了一下,只不过对方认错的态度很好。

这个市民当时就有些纳闷,因为对方的穿着和谈吐一看就是有钱人。所以,他对这个人,连同同行的清水孝雄印象很深。

而就在张鑫华带着人对腊梅路一带进行合围之后,他又无意中碰到了这个男子。

只不过,此时男子已经换了一身普通人的衣服,他从市民旁边匆匆掠过,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朝着丹桂巷一带去了。

张鑫华知道丹桂巷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子,大约有三百来米长,只不过到了最西头出去不远就是临时设立的一处卡口。

也就是说,这个神秘的男子很有可能还没有离开。

张鑫华判断,此人当时很有可能是要返回腊梅路385号,却无意中发现抓捕行动,但是又没来得及逃出去,所以暂时躲了起来。

张鑫华立即将几名骨干和警察头头叫了过来,先由警察带着行动队员在丹桂巷逐一登门核查。

丹桂巷上有六十多户人家,搜查起来难度也不小。等搜查完毕之后,已经是蒋进一个小时了,可并没有发现日本间谍的踪迹。

张鑫华浓眉紧蹙,难道是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张鑫华随即扩大了搜查范围,可仍然是没有收获。

就在这时,方如今赶到了。

他是奉站长的命令前来的。

虽然侯科长有惊无险躲过了日本间谍的毒杀,但是毕竟这件事是在临城发生的,对于侯科长的保卫工作,临城站也是责无旁贷。

这件事紧靠张鑫华一人自然也能解决,但临城站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来,必须派员参与。

而一向在反谍方面有着敏锐嗅觉的方如今,自然被当作第一人选。

“张组长,如今特来向你报到!”

“如今,你来的正好!”张鑫华见到方如今到来之后也是心情好了起来。

这个年轻人从来到临城站之后,频频出手,给人太多的惊喜和意外,但愿这次也不例外。

张鑫华简单寒暄了两句,便开始介绍情况,搜查一开始重点是围绕腊梅路385号的抓捕行动展开的,后来又转移到了丹桂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怀疑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方还没有完全跑出包围圈,目前对丹桂巷半径两里地的范围内都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人员暂时不准进出。可是,你也知道,这里一片的居民很多,耽搁太长时间也不是办法。”

“组长,我想再看看这六十来户的人家的名单。”

短时间内过筛子已经不现实了,他希望从名单中尽快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

张鑫华点点头,他的工作极为细致,不仅派人上门搜查,还专门做了登记,虽然简单了点,但看上去一目了然。

这就是有警察配合的好处了,这些警察对本地的情况极为熟悉,有他们的配合,再加上登记的户籍资料,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每家每户的人口流动情况。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口流动并没有及时登记的,这些也都一一作了记录。

张鑫华在丹桂巷口的一处裁缝铺里开设了临时的指挥部,门口都是便衣,戒备森严。

相对于其他的地方,这里相对而言比较安静。

方如今接过名单快速地浏览了起来,名单上登记的足足四百多号人,这个年代的家庭子女都多,而且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一大家子人,一户人家的数量自然不会少。

方如今的重点放在了人少的家庭。

理论上来说,日本间谍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进入任何一户人家都有可能。

但是若是这户人家的人口很多,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