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春秋时期名将(2 / 2)

第八位:李牧李牧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曾长期驻守北部边疆,挫败了匈奴的大举进犯,又两度击败强大的秦国,为赵国立下了卓着战功。

当时赵国对匈奴的进犯已无法阻挡,急忙派李牧出镇边关雁门代郡。李牧到任之后给予匈奴挑战,但他不许部将出战,并下令违命者斩。

赵王得知李牧的行动,认为李牧怯战,于是便撤了他的职,另派将领前往,结果赵军屡屡被匈奴击败。赵王不得已又请李牧出阵雁门。

李牧为了彻底打败匈奴,先派少量部队出战,故意战败,骄纵敌人。结果匈奴倾全国之兵而出,李牧抓住战机,一战而将匈奴十几万大军全部歼灭,匈奴元气大伤,10多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

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率军继续攻赵,赵国节节败退,又是在此危难之时,赵王急调李牧抗击秦军。李牧突然率大军而出,攻击秦军大营。

秦军只知李牧专守不攻,没料到赵军会突然猛攻而来,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惊慌溃败。然而李牧这位持重稳健之将,后来却被赵王身边的奸臣诬陷谋反之罪,挑唆赵王将其刺死。

第九位:蒙恬蒙恬的祖先为齐国人,从蒙骜起三代均为齐国重要战将。蒙恬帮助秦始皇灭齐,抗御匈奴,修筑长城,为秦王朝的统一立下了功勋,成为战国末期的名将。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蒙恬等率军灭齐。齐国得知秦军来攻之后,便大大加强了西面的防御,与齐军在西面决战。但蒙恬却将攻击的方向选在了防守薄弱的北面,挥军而下,直扑齐都临淄。

大出齐军意料,猝不及防,秦军一举将齐国并灭,使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北方的匈奴不足又强大起来,对秦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秦王朝为彻底战胜匈奴,命蒙恬统率30万大军北进,巩固边疆,抗击匈奴。蒙恬用了长达5年多的时间,首先集中兵力收复了河南和渝中一带的广大地区。

接着渡过黄河,继续北进,冰封横扫阴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决定性胜利,自此匈奴不敢南面而望10余年。

第十位:王翦王翦在秦并列六国的战争中北战南征,屡立战功。公元前229年,王翦利用赵王疑心重的弱点和奸臣郭开的贪财好利,施展反间之计,派间谍携带重礼收买了郭开,通过郭向赵王进谗言,削去李牧兵权,并迫令他自杀。

这样王翦轻而易举地除去了对手,顺利击破了赵军。攻占邯郸后,王翦乘胜挥军西进,不久韩国也将灭亡。当秦朝决定出兵灭楚时,楚国远不是秦国的对手。青年将领李信自信地说,最多用20万人便可灭楚,秦王遂用李信为主将,王翦则忧虑,以养病为名回至家乡休息。

结果李信军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狼狈逃回。秦王为了挽回秦国的颓势,亲自去王翦家中恳求王翦率兵出征,并亲自将王翦送至坝上。

王翦到楚国后让士兵整日休整,自由嬉戏,楚军挑战日久,见秦军拒不出战,部队日渐松懈,便决定撤走。

王翦抓住这一天赐良机,率领养精蓄锐的大军突然追杀而来,楚军无法抵挡,惨败溃逃,主将项燕身亡,楚国灭亡。

【一口气看懂周朝灭亡商朝的全过程#周商#历史知识】

这是一场被后人视为替天行道的战争,此战之后人间再无暴君,作为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他更是被后人以神话故事描绘成荒淫无度的暴君。

但是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商朝究竟是如何灭亡的?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周灭商全过程。

公元前1075年,商王朝君主帝乙驾崩,此时的商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内有王室大贵族集团和宗教神权集团争权夺利,外有各方国和外族的叛乱入侵。

小主,

在如此危急之下,由于王长子微子启是庶出,无权继承王位。加之其过于忠厚,根本无力面对王朝内外的复杂局势,于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受德即位,是为帝辛,他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商纣王。

帝辛这个人文武双全,太史公在《史记》中称他是“资辩捷疾,闻见甚敏,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而他的武力更是恐怖,少年时期就曾只手托梁顶柱,甚至可以徒手与猛兽搏斗。

“托梁换柱”这个成语故事就是来自于帝辛。面对数百年兴盛之后疲态尽显的商朝,帝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提拔了一批非世袭贵族的人员,任用外来的飞廉、恶来等围剿,牢牢掌握军队;提拔费仲等人主政务。又任命西伯侯姬昌,逐渐衰败的商朝军事实力得到了恢复和增强。

可就在帝辛如火如荼的备战出征东夷之时,却发现正有人在帝国的西方搞小动作,这个人就是姬昌。他先后征大戎、攻崇、攻黎,俨然在搞统一西方的大业,这引起了帝辛的警觉。

于是便以军事演习为由,将姬昌诱骗到殷都,然后将其囚禁在羑里。西部的威胁解决掉之后,帝辛便先征西北的黎,在南方九苗,随后开始东征东夷。

东夷之战中,商军启用了新型作战方式。作战时,商军先用远程弓弩对敌人进行远程打击,随后在远程火力掩护下向敌人发起冲击。

这些士兵训练有素,且披挂了由青铜和硬木制成的护甲,面部则带有护面,背上还背负了一个木质战楼。上面有一名长戟手、一名弓箭手,各两名在楼上的士兵远用弓弩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