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条条大路(1 / 2)

苏渺转头过去看,是陶爱红,她来自偏远的小乡村,父母是辛苦的农民。

家里还有两个弟妹,家里勒紧裤腰带供她上学很不容易。

平时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每年的贫困补助都有她的名字。

对于像陶爱红这样的农村孩子来说,高考无疑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转折,是他们挣脱贫困枷锁、迈向广阔天地,提升阶层的最大途径了。

此时她哭得不是一场考试失利,而是对自己命运的悲泣。

几个平时和她要好的同学都围了上去,轻声安慰她。

胡小蝶小声的说:“陶爱红平时成绩不错呀,在我前面,竟然没有通过吗?真是太可惜了。”

这时,坐在前面的林旺,也忍不住了,声音中带着浓浓的哽咽:“我平时也能上380的,怎么这回就没上呢?”

林国栋安慰道:“这回没上,那就等明年。你差得不多,多复习一年,明年直接一口气上本科!”

胡小蝶附和道:“是啊,好事多磨,你看我们班里几个复读的同学,成绩都有不小的提升,明年你一定行的!”

对于他们俩说的复读问题,林旺很罕见的沉默了。

他的心态一直都挺好的,平时也曾说过“好饭不怕晚”,考不上就复读的话,但是现在却不做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声音低沉的说:

“我不一定能复读了。”

孟佳佳吃惊的问:“为什么?你家虽然不是双职工,但是你爸在变电站,那里的福利是数一数二的呀。”

林国栋想了想,说:“是不是你爸想让你进单位接班?他应该年纪不算大,不用这么着急吧?

你回去好好商量商量,再复读一年,不然太可惜了。”

林旺用手抹了一把脸,回答道:“我奶奶生病了,两个月的时间家里的积蓄就花光了,后续的治疗还要很多。

我还有弟妹,光靠我爸的工资和我妈打零工赚钱实在是难。

如果我能顺利考上大学,那就不用再付学费,还能有补贴,我再出去勤工俭学就可以不花家里的钱了,还能给家里点。

可是现在……”

胡小蝶和林旺初中就是同学了,也认识他的家里人,遗憾地说:“你奶奶这么疼你,肯定会很伤心的……”

“我打算回去之后和家里人说,只考了300分,离及格线太远了,复读的效果不大,不来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决绝,仿佛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里成长了起来,准备接过生活的重担。

这时,班主任走进了教室,作为几十年的老教师,带过的毕业班也有十几个了。

按理对这样的场面应该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看着自己费尽心血带出来的学生,她内心还是十分难过。

不由暗想,我们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太匮乏了,这些能考上高中的都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没能继续深造实在是可惜。

虽然有万般不舍,但是作为班主任,她还是要履行职责,安排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因为未通过的同学们无法参加今年的高考了,所以继续待在学校的意义不大,还有可能会影响通过的同学备考。

所以按照惯例,他们今天就可以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从明天开始就可以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