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恨黎不是魏(2 / 2)

有这些前辈打样,还有正德亲自兜底,欧藏华自然不介意浪一点。

最终,锦衣卫从黎安府上搜出金锭、金条、金饼、金叶、金器、金首饰共计一万余两,白银八十万两,玉器一百三十余件,古字画两百余轴册,藏书八百余本,神兵利剑百余,锦缎绢绫三千余匹。

其他诸如象牙、犀角、玳瑁、玛瑙、珊瑚等珍玩三十箱。

欧藏华看着锦衣卫搬出来,放到马车上,再运往码头,他忍不住感慨道:“黎公公,您这些家产给我,我能打到海对岸去。”

“这可是洒家几十年的积累啊.”黎安眼含热泪,他自己都快忘了自己居然攒了这么多家底。

反正看到好东西就想法设法往家里搬,这就叫积少成多。

下午,欧藏华带着锦衣卫来到了宁王府,乐呵呵的拿出地契,就等着土豪王爷付钱了。

宁王倒也没有讲价,出尔反尔的事情他做不来,而且这点钱在他这里不算多,万万达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要知道为了恢复王府护卫,他就用金银二万贿通刘瑾。

结果刘瑾一倒台,王府护卫编制又被取消,前后爽了还不到三年。

但朱宸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加大剂量,不惜巨金收买了当时的兵部尚书·何鉴,并把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让正德皇帝宠爱的一个伶人臧贤代他四处游说王公大臣,从而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又一次成功复活了王府护卫

反正老板开心最重要吧!

有这钱找个地方直接开练不好么?

欧藏华看着神色从容的宁王殿下,突然心念一动,问道:“王爷,您要田地不要?”

“欧卿有多少,本王收多少!”朱宸濠一听,立马开口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明人,没有人比宁王殿下更懂田地!

至于会不会因此导致宁王实力大增.

欧藏华表示情绪很稳定,为他兜底的那位可是圣人啊!

说起大明朝的田地价格,就跟股票一样起起伏伏。

成化、弘治年间,社会经过长期休养,国朝内部商品经济有了不错的发展。在短短的四十年间,暴增了十倍,一亩田地的价格达到了十两银子。

但到了正德年,由于各地叛乱以及官僚腐败,导致富户减少,田地的价格也跟着下降。

目前还能卖给五两银子,等到正德十三年,天灾加人祸一起来,田地价格更是降到了一两银子。

而黎安通过各种手段,在南昌府周边搞到了四万亩田地。

这个数量放在大明朝不算多,毕竟人内阁首辅徐阶可是号称在江南兼并至二十多万亩田地,四万亩不值一提。

这些田地被分为‘里田’和‘表田’。

简单来说,‘里田’拥有者就是房东,‘表田’拥有者就是租客。

‘租客’租了‘房东’的田耕种,每年给‘房东’上缴一定的粮食,‘房东’啥也不管。

这种就叫两田制,是古代土地兼并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打补丁的制度,经过唐宋两朝的发展,到了明朝已经是比较成熟和规范了。

两田制的好处是可以使土地所有权与占有权相分离,民田的地权逐步得到扩大。

坏处也很明显,土地占有不公,兼并严重,导致贫富分化悬殊,从而引发社会动荡。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片面的东西,若要说清楚,没个两三天是讲不完的。

黎安搞得都是这种‘里田’,所以欧藏华把这些田卖给宁王时丝毫不慌。

只不过换个‘房东’而已,对‘租客’的影响不大。

宁王大手一挥,区区四万亩田地,他全要!

欧藏华感激涕零,含泪又为正德皇帝赚了二十万两银子,反正过个几年又能收回来。

这一刻,欧探花心中有些感慨,为什么他遇到的是黎公公而不是魏公公呢?

以魏公公的敛财能力,那不得狠狠在宁王身上赚波大的。

在杨清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王府的一个院落中,里面满满当当的摆着一百个木箱。

杨清站在一旁,说道:“欧大人可以称一下,一个木箱内三千五百两,您核实一下?”

“好。”

欧藏华应了一声,随后便让锦衣卫入场,检查这些东西他们是专业的,干得又快又利索。

全部点清没有问题后,欧藏华命令锦衣卫将这些箱子全部抬到船上,这才跟土豪宁王告别。

大家笑得这么真诚,显然对这场交易十分满意。

欧藏华依依不舍的上了船,然后立刻开足马力离开南昌府,生怕晚了会被宁王抓回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