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允就这些地方厉害,几句平淡无奇的话就把庾珉怼了回去,又把贾谧扯进来,构陷太子这项罪名,好像他也得算在内了。
郭彰不禁冷笑两声:“都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穷书生,这方案有什么可议的,不过几张废纸而已。”
“郭叔武,恐怕你连这样的废纸都写不出来。”山允的目光紧盯向郭彰,压着声音,语气极为不满的质问道:“要是我没记错的话,金谷园的歌姬舞娘都被纳入了郭府,这些年你有把心思用在朝廷的事情上吗?”
郭彰马上奋起反击:“山允,别在这里东拉西扯,江统是你的属下,他草拟的这份改革方案,你看过后却不署名,怕担责任,还是怕得罪别人?把江统推到风口浪尖,你跟李重倒是学聪明了。”
“郭叔武!”乐广严厉地打断了郭彰的话,“这是公议,可以各抒己见,但不要提那些不相干的事,以免伤了大家的和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越发紧张起来,望向了张华,他面色沉静,因为改革方案直接触及到世家的根本利益,争吵不可避免,他早已料到了,对这些人,已经看习惯了,对这些话,也听习惯了。
“那就只说改革方案,对于大族以前占有的多余土地,没收并重新分配,对贫苦农民占田不足的情况,也要认真给予补足,适当缩小荫庇亲属的范围,以及限制佃客、衣食客等依附农民的数量,减少女丁占田数额,核定每个劳动力应交纳的赋税数额已然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了,还要在每个郡县设立专职的监察官员,如此繁复冗杂的法令,势必又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王骏轻叹了口气,继续道:“给这些官员发的俸禄,还不是从百姓的赋税里出,某些人口口声声说要轻徭薄赋,实在是为难朝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也都知道百姓苦,所谓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改革不能只凭书生意气,要结合实际。”
温羡点头道:“我赞同长路兄(王骏字)的看法,江统先前写的那篇《徙戎论》不仅实施起来有诸多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引发更大的动乱,如今这个改革方案只是从立法角度考虑,却忽略了行政执法的可行性。”
“既然改革方案有诸多问题,那你们在御前怎么不提出来?”山允冰冷的眼神先盯了一眼王骏和温羡,然后面对华混,说道:“看不清当下民情和形势的人是你们,不是什么书生。”
华混毫不相让:“江统、束皙之流,也就只会高谈阔论,这奏疏不是书生之见,又是什么?”
山允一凛道:“这是治国安民之良策,是真正爱惜百姓的好官的肺腑之言,比那些只顾自家利益不管百姓死活的奸臣强太多了。”
乐广开口道:“都是干着朝廷的事,在座的谁不是为国为民,都是忠臣,何必互相攻讦?改革也不能操之过急,陛下也只是让大家议一议,没有说是否施行。”
华混不再和山允正面交锋,转而望向崔随,“曹魏时崔司空(崔林乃崔随之父)改革赏制,整肃贪官污吏,曾对刘劭所作的《考课论》发表过一番自己的见解,《易经》有云,‘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考核官吏成绩的法令,因人而生效,也因人而失效,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不知崔仆射可还记得令尊这番言论?”
当时崔林和傅嘏都对刘劭考课法提出了批评,因考课法本身不适合当时实际,内容繁杂,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中正品第和考课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有冲突之处,最终阻碍了考课法的执行。后来齐王曹芳时也有诏令王昶修撰《百官考课》,到西晋杜预也奉命制定考课法,同样没能施行。
曹魏考课法是以法治吏,根本目的是打击门阀大族,巩固中央集权,到了西晋,规定吏部和中正共同完成选署任务,这种制度本身设计很好,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弊端重重,因为中正将官吏治绩优劣纳入“品”、“第其升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侵夺了朝廷的考课法。
华混此时就是想让崔随出面压一压山允的气焰,王衍还不忘煽风点火,“崔兄,你觉得这改革方案可行吗?”
崔随答得十分从容:“法令贵在执行,是否可行,吾等说了都不算,何况这本奏疏是张司空从中书省拿过来的,最后也不是由吾等来决定。”
崔随并未表态,只是轻描淡写的把难题推给了中书省,刘颂和山允的背后就是司马衷,此时没必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
其实司马衷是想把这个难题丢给坚守九品中正制的陈准,他不可能把江统的奏疏压下,也绝不会在御前驳回奏疏,故而让尚书省诸曹商议,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田制改革不能实行。
这样绕来绕去,结果都是一样,到时候司马衷问起来,陈准还可以名正言顺的甩锅给尚书省。
崔随也是提醒在座的人,简单议一下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较真。
郭彰扫了一眼庾珉,说道:“中书省能裁处的事情,我们尚书省岂敢代劳?”
听到这里,山允的目光与刘颂碰触一下,二人心中都有些愤懑,当年刘颂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职希迁,考课能否,明其赏罚,无奈陈准联合崔卢华等冀州派极力反对,此改革没能实行,而今某些人又在故作姿态,办最卑鄙的事,说最漂亮的话。
接下来王衍就谈到了司马乂因协助司隶校尉阻止东瀛公司马腾谋逆立了功,被复封为长沙王,司马衷更有意让他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兼领并州刺史,对于这件事,他们几乎没有异议,并州那个穷地方连年闹灾荒,又有胡人、黑山贼等流寇,难以约束,加上刚出了个谋逆的宗室,根本没人愿意出任并州刺史。
司马衷突然启用不受宠的司马乂,这步棋,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山允就这些地方厉害,几句平淡无奇的话就把庾珉怼了回去,又把贾谧扯进来,构陷太子这项罪名,好像他也得算在内了。
郭彰不禁冷笑两声:“都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穷书生,这方案有什么可议的,不过几张废纸而已。”
“郭叔武,恐怕你连这样的废纸都写不出来。”山允的目光紧盯向郭彰,压着声音,语气极为不满的质问道:“要是我没记错的话,金谷园的歌姬舞娘都被纳入了郭府,这些年你有把心思用在朝廷的事情上吗?”
郭彰马上奋起反击:“山允,别在这里东拉西扯,江统是你的属下,他草拟的这份改革方案,你看过后却不署名,怕担责任,还是怕得罪别人?把江统推到风口浪尖,你跟李重倒是学聪明了。”
“郭叔武!”乐广严厉地打断了郭彰的话,“这是公议,可以各抒己见,但不要提那些不相干的事,以免伤了大家的和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越发紧张起来,望向了张华,他面色沉静,因为改革方案直接触及到世家的根本利益,争吵不可避免,他早已料到了,对这些人,已经看习惯了,对这些话,也听习惯了。
“那就只说改革方案,对于大族以前占有的多余土地,没收并重新分配,对贫苦农民占田不足的情况,也要认真给予补足,适当缩小荫庇亲属的范围,以及限制佃客、衣食客等依附农民的数量,减少女丁占田数额,核定每个劳动力应交纳的赋税数额已然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了,还要在每个郡县设立专职的监察官员,如此繁复冗杂的法令,势必又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王骏轻叹了口气,继续道:“给这些官员发的俸禄,还不是从百姓的赋税里出,某些人口口声声说要轻徭薄赋,实在是为难朝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也都知道百姓苦,所谓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改革不能只凭书生意气,要结合实际。”
温羡点头道:“我赞同长路兄(王骏字)的看法,江统先前写的那篇《徙戎论》不仅实施起来有诸多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引发更大的动乱,如今这个改革方案只是从立法角度考虑,却忽略了行政执法的可行性。”
“既然改革方案有诸多问题,那你们在御前怎么不提出来?”山允冰冷的眼神先盯了一眼王骏和温羡,然后面对华混,说道:“看不清当下民情和形势的人是你们,不是什么书生。”
华混毫不相让:“江统、束皙之流,也就只会高谈阔论,这奏疏不是书生之见,又是什么?”
山允一凛道:“这是治国安民之良策,是真正爱惜百姓的好官的肺腑之言,比那些只顾自家利益不管百姓死活的奸臣强太多了。”
乐广开口道:“都是干着朝廷的事,在座的谁不是为国为民,都是忠臣,何必互相攻讦?改革也不能操之过急,陛下也只是让大家议一议,没有说是否施行。”
华混不再和山允正面交锋,转而望向崔随,“曹魏时崔司空(崔林乃崔随之父)改革赏制,整肃贪官污吏,曾对刘劭所作的《考课论》发表过一番自己的见解,《易经》有云,‘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考核官吏成绩的法令,因人而生效,也因人而失效,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不知崔仆射可还记得令尊这番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