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隰含笑点头:“多谢任兄提醒。”
“太子殿下欣赏有才华的人,他见到你应该会很高兴的。”任远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然后就带着他走进东宫。
侯芳告知任远刚才太子殿下和中庶子费缉一同去东堂了,然后便引领任远和贺隰进入东偏殿的书房,只见王敦、温允、傅宣和潘滔等人还在处理公务。
任远笑问道:“侯公公,怎么不见王秀、陈匡和萧辙他们三人?”
侯芳回道:“太子殿下让他们三人待在西偏殿看字画,并且命他们分别作诗一首。”
任远微微点头,向周围扫视一眼,最后目光落在王敦身上,见王敦一脸不悦,便笑了笑:“处仲兄,你好像误会我了,王秀先前与钱子书却有些来往,我只是例行询问,并非故意找他的麻烦。”
王敦低哼了一声:“与钱子书来往的人多了,着作局乃至整个秘书省,你怎么不去调查他们?”
任远不疾不徐地说道:“我自然会去调查的,只不过钱子书既非东宫属官,也非太子宾友,却对东宫的事情知道的不少,这不得不令人生疑啊。”
潘滔冷笑道:“任都官不用拐弯抹角的,你认为谁是钱子书的同党,直接带去司隶校尉部审问,又何必亲自跑一趟?”
任远淡淡笑道:“潘兄言重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太子殿下信任之人,我岂敢妄加揣测,今日前来不为公事,只是想邀请大家去清乐茶楼喝喝茶、听听曲,放松一下疲惫的心情。”
傅宣与任远友善,接言道:“彩虹街上的清乐茶楼新请了一位女乐工,弹得新鲜曲子很好听,还有近日说书先生讲的《二刻拍案惊奇》的故事,听后让人回味无穷,所售卖的奇茶异汤,也是供不应求,既然子初亲自过来邀请,我们自然会去的。”
崔意、卢琛、王祷和傅畅都是清乐茶楼的投资人,博陵公王浑和司徒王戎也是那里的常客,故而任远邀请他们去那里喝茶。
傅宣主动递给任远一份文稿,任远接过来大致看了一下,这是司马遹给生母谢淑妃所写的祭文,傅宣抄录了一份。
小主,
晋朝太子舍人有十六人,职务似散骑、中书等侍郎,加上中庶子、庶子、中舍人、洗马等东宫属官多达三四十人,都是由名士或世家子弟担任。
其中舍人鲁瑶为代郡人,他是鲁胜的从侄,鲁胜年轻时曾在洛阳做过佐着作郎,司马衷继位后,鲁胜调任建康令,见世道多变,遂辞官归隐,专心着述,张华曾劝他更仕,再征博士,举中书郎,皆被鲁胜婉拒。
鲁瑶好学,兼通五经,太子每写文章必找他润色,可是那篇祭文却不是由他润色完成的,而是由费缉、王敦和潘滔等人稍作增删改,鲁瑶只是对此发表了一点个人看法。
昨日任远就去傅府找过傅宣,傅宣便把那日在西偏殿众人看祭文的情形叙说了一遍,司马遹写完祭文后,就把属官们叫去西偏殿,那篇祭文他们都有看过,萧辙、王秀和陈匡当时也在场,鲁瑶看过后言辞中带着情绪,甚至还和潘滔发生了一些争执。
任远踱步到鲁瑶身前,自顾自地说道:“这篇祭文哀痛深切,悼惜动人,应该是经过反复修改,多次润色,适当裁剪,看来东宫内有文学才识之士甚多。”
鲁瑶听后气得把毛笔直接掰断了,说道:“他们根本不明白太子殿下的感受,太子殿下亲笔所写的祭文,一个字都不需要改。”
潘滔合上竹简,往书架上一放,似笑非笑的说道:“我们都不如鲁舍人有才华,只可惜鲁舍人不愿为太子殿下分忧,只能由我等来代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