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潘云鹏格尔木生活的板房,张芸生活的地方并没有多好。城市边缘的农村,偏僻的需要坐三小时公交才能到。
张云做好晚饭,叫张记吃饭。两人坐在门前,简易的断了腿的木桌子当饭桌。张芸炒了一只鸡,就着馒头吃。
张芸说道。“院子住的都是打工人,早上起得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记问道。“妈,你们一般几点起床干活?”
张芸捋一捋头发,说道。“五点多,早起去工地买破烂。工地很远,最近的也有二十公里,蹬三轮车得一小时,路上吃点饭就要干活。去晚了,垃圾处理掉,买不到的。”
张记点着头,说道。“这一整个院子都是房东一人的?”
张芸解释道。“是老董一人的。这里以前是树林子,老董承包种树。后来外地过来的打工人多了,他就建立三排房子,专门出租给打工人。西北角的木雕厂也是他的厂子,专门做木雕。”
张记没有再说话,默默的吃饭。
不时有人骑着空三轮车回来,看到张芸打招呼道。“老张回来了,家里收成怎么样?”
张芸端着碗,站起来答话。“老李回来了,今年收成挺好。你回来的挺早,今天就出去干活?”
老李下车,拍拍身上,看着张记说道。“这是你家的老二?”
张芸对张记说道。“张记,快叫李叔叔。”
张记放下馒头,站起来说道。“李叔叔好。”
老李笑着打量张记,夸奖道。“小伙子长得真俊,十九岁,可以说媳妇了。”
张芸说道。“可不能说媳妇,他还要去上学。怎么要大学毕业再找媳妇。”
老李说道。“大学也可以结婚,到了法定年纪,结婚没问题。男孩子还是要早结婚,早生孩子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可以帮忙照顾,不然等我们真的老了,只能添心事,不能照顾孩子。”
张芸打趣道。“你还老呢,五十正当年。一起坐下吃点,省的你自己再做。”
老李摆摆手,拒绝道。“不了,我还要去打水,等会吃一口就行。”
老李骑着三轮车离开,张记问道。“妈,这位李叔叔是?”
张芸解道。“河南的,都是外地过来打工的人。一个人在外面,老婆孩子在家里。听说他老婆身体不好,儿子还要上学,一家人担子压在身上,怪可怜的。”
张记没有接话,大口吃饭。鸡皮和鸡肉用筷子分开,一点油腻的鸡油也不要。
张芸用筷子打一下张记,说道。“鸡皮又不是肥肉,吃一点还能噎死你。”
张记没有说话,夹起土豆放进嘴巴里。
第二天早上,张记被一阵一阵叫声和三轮车声吵醒,睡眼迷蒙的看一眼手机,五点十分。
天光大亮,打工人骑着三轮车离开院子。
趴在窗户上看着外出的人,每个人精神百倍的蹬着三轮车,浑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躺在床上,张记难以入睡。脑海里全是出去干活人的样子,在这里脏乱差的环境中,他们保持着乐观精神的干活。
张记想象着,如果是他自己,他是否能在这种环境下为生活拼搏奋斗。答案显而易见,真的到了这一境地,只要想要活着,只能闷头继续干活。
生活需要收获,哪怕是和付出不成比例的收获,也是维持生活继续下去的必备。
当一个人没有选择时,不做选择就是选择。
张记起床收拾房间,狭小的房间没有多少空间需要收拾。拿着扫把扫地,扫掉房顶蜘蛛网,又将挂在墙上的墙皮弄掉。
里里外外收拾一遍,光线穿过树叶缝隙,落在房间里。
将张芸房间收拾一遍,脏衣服拿到水龙头下面清洗。一遍一遍,直到洗衣服的水清澈,才将衣服挂在晾衣绳上晒。
干完所有活,张记看一眼手机,上午七点钟。肚子饿的咕咕叫,走出院子,按照张芸说的路线,来到附近的集市。
集市里,附近村民居多,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穿梭在集市里,左瞧瞧右看看。
买了包子和豆浆,一边走一边吃,打量着集市里的东西。也许是农村组成的集市,买卖东西和老家集市并无区别。
回到家里,张记发现他没有事干,房子打扫完了,衣服也洗完了。整个院子里除了带孩子的妈妈,就他一个男人。
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又回到集市,想着买几本书看,度过无聊的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