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项目·推荐(2 / 2)

“据我所知应该不太一样,”罗辑说:“中关村现在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两海两通外,基本上都属于私人了,南边准备成立的那个应该是以研发为主,主导者肯定是国家。”

薛寒江点点头:“确实,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别的不说光是费用现在就没有哪家私人公司能承担的起,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

罗辑看向薛寒江:“我听说你们公司在鹏城接过几个项目做的都还不错?不知道你们桐江对软件研发这一块有没有兴趣。”

薛寒江心说当然有,而且兴趣很大。

但他面上依旧沉稳:“罗工,咱们这关系您就别跟我绕弯子了,您能跟我说说具体怎么个情况吗?刚刚听你的意思,私人公司也可以加入?”

罗辑一眼就看出对方的小九九:“不是私人公司可以加入,而是私人公司能不能一起承担这份责任。”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时间漫长、费用不定,光是这两点就已经能吓退一众老板了。”

“但私人公司加入也未必只能选择投资这一种方式,”薛寒江思路开阔:“如果技术成熟,完全可以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罗工您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罗辑噗嗤一声笑了:“没错,你小子脑子转的真快。”

“那这可是我们桐江的强项了,”薛寒江笑道:“不瞒您说,放眼整个鹏城我们桐江科技的技术那是数一数二的,就算是在整个粤省也排的上号。”

说着,他便把公司现有的技术人员水平以及规模跟罗辑讲了下,罗辑越听越是心惊,他没想到薛寒江和叶桐白手起家的桐江,竟然能在这两年间发展到目前的程度。

说句难听话,这可比李传志的新技术要强太多,再看看新技术目前在中官坟的影响,罗辑觉得要是桐江当初在京市成立,或许现在就没李传志什么事了。

“我们桐江很重视人才培养,”薛寒江道:“虽然研发部的员工都是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好处,思维开阔不受以往经验的局限,想法多还乐于实践,我觉得好好培养一下,未来发展肯定不会太差。”

“所以罗工,”薛寒江看向罗辑:“等到明年如果国家真要在粤省那边成立您说的科研基地,这方面还需要您帮忙引荐。”

罗辑笑了:“公事公办的说,如果你们桐江符合合作标准,那肯定没问题。”

“不过既然你都这样讲了,放心我肯定会尽力。”

“到时候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去我们桐江考察,”薛寒江笑道:“让那些人看到我们桐江的实力,这样才不算辱没您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