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曾忆乡不轻易调解亲子矛盾,主要是这种调节会牵扯自己相当大的精力,另外,确实没有成功的把握。若是成功了还好说,若是不成功恐怕两头都不是人。特别是会让师生反目成仇。
曾忆乡总结了一下,这件事的成功解决得益于三点:
第一是曾忆乡本人处理这件事的心态不急,站在学生李翰林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是李翰林的家庭教育未失控,这世上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侥幸的一点;
第三是曾忆乡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起到了很好的背书效果。
倘若曾忆乡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恶劣,双方没有一个起码的信任,昨晚无论曾忆乡说多少话都是无用的。最后,曾忆乡在心里暗暗说:但愿不要来第二次,一次就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处理和家长的各种问题当中,曾忆乡感到困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诞生了许多“奇葩”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些“奇葩”的家庭教育观念与传统、正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完全格格不入,让人啼笑皆非。
信手拈来几个,比如有的家长在娃娃报到时就跟班主任老师打招呼:我不在乎娃娃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但是我很在乎娃娃在学校里开不开心。
听到这样高论的班主任立即头大:娃娃在学校始终要完成作业的,你的娃娃完不成作业,他会开心吗?如果你的娃娃不开心,你会不会找我算账?
还有的家长说,我家的娃娃吃不得亏。如果我的娃娃与同学发生矛盾,我一定要替自己的娃娃出头。
你听听,这还要人活不?自己娃娃吃不得亏,吃了亏就要死要活的。这哪里是教育学生,这简直就是找了一个祖宗回来供起。
还有更“奇葩”的,有家长送娃娃入学的时候就明确跟班主任说,身体健康是一,身体健康以外的其他都是零,如果身体健康都没有了,再多的零在后面也没有任何意义。你听听,这理论不比你低吧,作为班主任的你,似乎还拿不出什么特别有效的话来反驳家长。
曾忆乡肯定不会随着这些家长的“奇葩”教育观走的,从客观上来讲,他曾忆乡还是在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培养人才,如果真的听从了这些奇葩歪理,那曾忆乡的大学算是白念了,这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算是白活了。
不过,教师这个职业的确是劳心劳力的活。李翰林这件事能如此圆满的落幕,曾忆乡暗叹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