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实践出真理(1 / 2)

随着天气渐渐回暖,冬小麦到了除草施肥的时节。

老百姓对于粮食都是最上心的,豆腐坊为此停了三个下午的工,让大伙把地里的重活干完,至于除草这些,家里的老小都能帮着干。

柳明和吴三贵两人去了镇上的庄子和田地巡视,柳絮则开始关注新院那边。

土豆已经开过花了,那会儿柳絮还带着下人们挨个儿摘了花蕾。因为前世外婆说过,要是由着它们开花,这些土豆就会长的小且少。

算了算日子,再有二十来天,这些土豆就能收获了。这期间要注意浇水,不能积水也不能缺水。

辣椒和玉米在追过一次肥之后也长的飞快,特别是玉米,已经两尺多高了,高的甚至有到三尺的。西瓜和豇豆也都已经爬藤了。

想着之后这些东西陆陆续续的丰收,柳絮眼睛笑成了一弯月牙。

族学里,唐知秋对于柳家村的孩子们很是上心,虽然资质参差不齐,但这些孩子的学习氛围比他先前念书的学校浓的多。

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没有我是读书人我金贵的概念,每日除了念书,习字,他们依然会帮着家里干农活。

他曾问过几个有望考科举的孩子,得到的答案居然是,“絮儿说了,咱们本就是庄户人家,读书是为明理,那种一读书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那叫白眼儿狼!”

话虽糙但理不糙啊,唐知秋为此深深的反省了自己,似乎,自己曾经就属于他们说的白眼儿狼……

说这话的,是柳成杰,柳絮的隔房堂兄,她二阿爷的孙子。柳絮要是知道了,准会说他是个坑妹的货。

这个时代,哪个读书人不清高,也好在如今的唐知秋经历了磨难,心性有了改变,不然她指不定被人怎么骂呢。

唐知秋把这话拿回去学给母亲和儿子听,唐母闻言沉思了片刻,说他们都一把岁数了,还不及一个孩子想的通透。

要说唐母,自打唐知秋和村民们熟识后,知道了孟大夫这个人,当即就将人请来家里为母亲诊治。

孟大夫收费可比那些医馆便宜多了,而且医术也明显更好,如今十来天时间,唐母气色明显好了不少,原本还不时咳嗽,如今和村里的老太太们聊天半晌午,人都精精神神的。

村里陆陆续续有人在盖新房,银钱富足的,就全包给朱家诚他们,稍微差一点的,就自己买材料,请村里人帮忙盖。

在绣坊干活的人都知道柳絮家的茅房建的特别好,这些妇人纷纷表示自己出钱,也要给家里建一个,干净整洁还方便。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儿费钱,不过她们乐意花这银子。

其他人建了便跟了风,朱家诚为此又小赚了一笔。

庄子那边的养猪场已经投入使用了,现在家里每天都会派马车拉着豆渣去庄子。

养猪场的管事是直接用的原本庄子的管事,是买庄子一起买过来的,柳明观察过,人还算本分,也有几分脑子。

请了两个庄子上佃户家的妇人来帮忙煮食、喂猪和打扫,每人每月给开三百文工钱。

知道东家居然拿豆渣喂猪,两妇人心疼坏了。她们以前可是在镇上瞧见过,这豆渣用油煎的饼,还没一个巴掌大,一个就得一文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