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改到死为止(1 / 2)

冬天并不仅仅代表苦寒,也和休养生息有关。

辛苦劳作了一年的汉子们在采买完年货后,往往会聚在茶馆或酒馆里,就着稀薄的炭火和人气,吹牛打屁。

当然,要是掌柜肯花钱请说书的郭子来说上几段,那就更好了,没有炭盆也无所谓。

但……终究是难的。

没有大主顾,单靠一两文钱的大碗茶和黄酒,掌柜的可不愿意请郭子。

只有穿着光鲜的主顾点酒点菜,上了二楼,掌柜的才会叫郭子出来讲两段。

舒阳要了壶茶,又点了几盘点心,听着楼下哄笑声食指轻轻叩着桌面,静候郭子出场。

说起郭子,舒阳也久闻其名,却不曾见过。

据说他一张嘴满座叫好,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说古道今无所不能,天上地下就没他不知道的事。

虽然根据查证大多都是编的,但他编的头头是道,也不容易了。

“哟!郭子来了!”

“让让让,别挡着郭大爷的路!”

“今儿讲什么啊?别讲老段子啊!”

后院门口的破毡帘一挑开,楼下更加喧闹,走进来的男人四十来岁,胖乎乎的,一身长衫,手拿折扇,头上戴着四方帽。

也不知道大冬天拿扇子是个什么规矩,反正他拿了。

老郭笑嘻嘻地走到柜台前备好的小桌旁,先冲楼上弯腰拱拱手,又对着面前叫好的老少爷们拱手,随后整整衣冠,坐上自己的位置。

“啪!”

案木一响,全场鸦雀无声,只有细微剥花生磕瓜子的动静。

“自古以来,鸡鸣狗盗之辈数不胜数,提起盗贼大家是恨的牙根痒痒,但也有不少侠盗劫富济贫,惩善扬恶……呃,不对,是惩恶扬善!”

“吁~”

“嘁~”

“又讲侠盗……”

老套的开场顿时引起群嘲,老郭神秘地笑笑,一手压了压嘘声,一手又拍案木,道:

“称得上侠盗之名的不说多,但也不在少数,他们的故事我说过多遍了,现也不新鲜。今日倒是有个不一样的,说与诸位。”

人群暂时安静下来,听听郭子到底是不是新段子,要是老的还得嘘他。

“话说泗水城有一孩童,姓贾,从小没见过爷爷,七岁就没了爹,跟着守寡的老奶奶和娘过日子。

要说这孩子命苦,但他天赋异禀,七岁的年纪就偷的左邻右舍不敢开门……”

老郭说起故事绘声绘色,手脚并用,时不时还来段口技。

原本觉得离谱的舒阳从一开始皱眉,到后来竟入了迷。

本想看一会儿就走,硬是坐了大半个时辰,听完整场还意犹未尽,说完书的老郭则扇着头上的细汗去了后院。

原来这扇子,真的是用来扇风的。

说书也是耗体力的。

会账的时候舒阳额外打赏了一两银子,留话给掌柜的,叫郭子晚上有空去趟将军庙。

掌柜的自然欢喜地应了,郭子的打赏他能拿抽成,这是白赚的。

回庙里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因为吃了点心,午饭舒阳有些吃不下,饭后拿了五十两银子,叫江流儿包起来送去徐景元家,又使唤刘海去书局叫个伙计来,安排人抄书。

传记故事,肯定不能光靠说书人,还得在书局发发,多渠道宣传。

只不过这时候的书局着实坑人,自掏腰包印刷不说,卖出去的钱还得分书局一部分。

宋家三兄弟那边儿一大早被赶出来,揣着宝贝铜镜踏上了回家的路。

肚子饿的打鼓的时候,总算到了西峰村。

整个村只有二十来座院子,大白天静悄悄的,没有一丝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