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问道:“你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苏星云简洁地回答:“强国。”李鸿章突然大笑起来,不停地捶打着自己的腿:“强国?十年前我或许还信这个,但今年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廿三日起,我就不再相信了。”
苏星云冷冷地反驳:“那是因为中堂大人您做得还不够!”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李鸿章的自尊心。他愤怒地问:“在大清,谁的洋务比老夫做得更好?”苏星云平静地说:“大清或许没有,但日本却比中堂大人您做得更好。”
这一句话击中了李鸿章的软肋。苏星云继续说:“不过大人您还是做了很多努力,只要有所行动,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否则,整个东北地区恐怕都要讲日本话了。”李鸿章盯着苏星云看了很久,缓缓地说:“年轻人,直言不讳往往容易招致祸端。你是在说我这半辈子都无所作为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星云摇了摇头:“中堂大人,您有一件事做得非常出色。”李鸿章好奇地问:“什么事?”苏星云回答:“以夷制夷。”李鸿章轻蔑地说:“这不过是些小手段罢了。”苏星云却认真地说:“能够保住国土,这就是正道。”
李鸿章听出苏星云话中有话,追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苏星云神秘地笑了笑:“辽东半岛很快就会回到我们的手中。”李鸿章惊讶地问:“为什么?”苏星云解释说:“俄国人不会坐视日本占领北方,而现在俄国在欧洲列强中处于被拉拢的地位,不久就会有几个国家出面迫使日本撤退。”
李鸿章若有所思地说:“你是说俄国这只猛虎会帮我们驱逐日本这头饿狼?”苏星云点了点头,但李鸿章的脸上并没有太多喜色。他深知,相对于日本来说,北方的俄国才是中国真正的威胁。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后,苏星云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李鸿章承诺会向朝廷奏请允许苏星云在安徽建厂,并且苏星云还可以去江南的几个制造局挖人。
第二天清晨,数辆满载的大马车压着深深的车辙缓缓驶入李府。李鸿章曾说只需收取六成的费用,但苏星云却毫不吝啬,他认为礼多人不怪。远在京城的老佛爷——慈禧太后,看到李鸿章的奏折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批准了这一请求。
慈禧太后擅长玩弄权力平衡的游戏。在甲午战争之前,她一直打压着李鸿章派系。由于李鸿章势力过强,清政府甚至开始克扣北洋舰队的薪水,全靠李鸿章一人支撑。投入巨额血汗钱的李鸿章自然将北洋舰队视为心头肉,下达保舰的命令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甲午战争之后,局势发生了变化。李鸿章的淮军惨败,舰队全灭,慈禧太后的考虑也从打压李鸿章派系转变为确保淮系的存在,不让湘军一家独大。
苏星云的产业终于开张了,资金充足的他现在急需人手。宿州的大量本地劳力被招收进来,白天接受培训并干活,晚上则组织学习简体字。苏星云对待这些劳工并非采用皮鞭伺候的方式,而是慷慨地从美国购买了大批粮食,确保每人饭饱,并且每日额外提供三斤粮食作为工资。表现好的工人还会得到银洋奖励,识字快的通过考试也会得到金钱奖励。
当中国的各大洋行听说中国要在淮北建立钢铁厂的消息后,纷纷像见了血的蚊子一样涌来。对于这些洋行,苏星云采取了谨慎的态度,逐一考察他们提供的设备。然而,这些洋行似乎将他视为肥羊,各种破烂设备都往他这里推销,尤其是俄罗斯的冶炼平炉,耐火砖寿命到期了还在推销。
苏星云立刻指出了这些伪劣产品的缺点,但这些洋行的人被揭露后立刻威胁要控告清政府官员。他们以为这是清政府官员在开办铁厂,自己只是个选货的。苏星云无视了这些威胁,开始直接向美国订购设备,并详细标注了要求。当然,这些都是障眼法,实际上一些从德国购买的工业设备都储存在苏星云的识海空间里。他不希望别人对突然出现在工地上的东西产生怀疑。
大量的船只在濉溪来往,很快工地上附近的仓库就堆满了材料。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民工并没有发现自己使用的建筑材料比运来的要多得多。在苏星云的物质条件和奖励下,钢铁厂房以比汉阳钢铁厂快几倍的速度建立起来。
提及濉溪,这里煤矿储量惊人,约有60亿吨之多。而一提到安徽的铁矿,人们总会立刻想到马鞍山铁矿。在倚天位面,苏星云选择了一个开局颇为不利的地点作为主基地——濉溪。这里不仅有优质的煤矿,还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总储量达到一亿吨,足以支撑起一座百万级别的钢铁厂。即便濉溪的铁矿资源耗尽,北边不远的淮北地区也有铁矿可供开采。
而在南边淮河畔的霍丘县,更有一座储量高达25亿吨的国家战略级大铁矿。选择在这里开设工业主基地无疑是明智之举,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社会环境。这意味着苏星云必须学会妥协与周旋。
目前,苏星云的钢铁厂建设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他是毫不吝啬地投入资金。然而,苏星云深知,一旦未来钢铁工业收归国有,这种不计成本的运作方式将难以为继。顽固的地主阶级会牢牢掌控土地这一关键生产资料,并将大量劳动力束缚其中。苏星云无意将这些地主阶级转变为资本家,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的旧习和糟粕实在太多。
“为了工业基地的发展,我们不能与这些地主阶级产生冲突。”苏星云在心中暗忖,“他们是清王朝统治的根基,任何大规模的触动都无异于向清王朝宣战。”
幸运的是,这个世界是一个低魔位面,而苏星云也并非寻常之辈。钢铁工业的宏伟蓝图已然展开,与此同时,马克思武装斗争的序幕也逐渐拉开。
就在钢铁厂紧锣密鼓的建设之际,一支千人的队伍悄然向西挺进,直指大别山。对于已经解锁二阶基因锁的苏星云而言,控制这样一支队伍不过是小菜一碟。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隐蔽而迅速地占领有利地形,为后续的工业发展奠定基础。”苏星云对着队伍下达指令。
而在钢铁厂的轰鸣声中,一个新的时代正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