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车的房屋,比起刚进入的青石牌坊,新多了。
是个三四层的低楼层,外面挂着不同风格的招牌。
带着旧时社会刚接触新时代的变化。
镇子里除了解清他们这些赶集人,和本来住在镇子里的人,似乎还有外来的商人。
这些商人老爷,身着民国时期长衫,戴着个颜色各异的大沿帽,身边带着几个人。
看到有些赶集人卖的货物,交谈着什么。
这还没到大集的场地,就有不少人问着了。
似乎进入这个镇子,在哪都是可以买卖的。
怪不得村里的人都重视极了。
这可比平常村与村之间交换货物壮观多了。
镇里来了更繁华地方的商人,这可都是些更获利的交易啊。
自进入河西镇,妇人并没有停住脚步,她带着解清大妞,继续往一个方向行去。
往一个方向行去的人不少。
镇子内的地势平坦,比山路好走多了,转过了几个巷子。
目的地到了。
嘈杂的声音涌来。
好几个杆子撑起一个长条——
河西集市。
商贩的叫喝声,鸡鸭鹅羊的各种叫声,还有铜锣碰撞的声音,混在一起。
热闹至极,也吵闹至极。
“大妞儿,二芽儿,到大集了,别乱爬,大妞儿,你看着点二芽儿。”
李二婶,将自家要卖的东西铺在之前准备破布上,同身边的解清和大妞说道。
这妇人对自己的两个姑娘很好,在旧时社会,大多重男轻女,能遇到这样的母亲也是个好事。
担忧的话语,是对大妞说的,更是对“二芽儿”说的。
“二芽儿”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