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太阳日194(2 / 2)

安妮咧嘴笑着,“雷薯号(Thunderspuds)整装完毕?”

文卡特会心一笑,“差不多就这个意思。雷薯一号起飞时重达五十二吨,第一级能够产生六十二吨半的推力,推重比约为1.2。不过他的时间不太够用,所以需要再加上些推进器方便更快入轨。”

安妮点了点头,“行,这我能懂。大概就像航天飞机或者猎鹰重型那样对吧?”

“没错。假如这时有某位前总统卖给法克沃特尼几发上面印有他名字的助推器,”文卡特在纸上经典的科幻火箭造型旁边画上了几枚导弹模样的物体,“算它每台重五吨,能产生四吨推力好了,这样TWR就是四比五——还到不了一。这意味着如果让这些所谓的助推器单独发射的话,它们在烧掉自己一半多燃料之后才能勉强离开地面。”

“把这样的两台助推器绑上雷薯一号,得到的飞行器重量为六十二吨,起飞时推力为七十点五吨,推重比1.137。”

“也就是说还不如1.2。”安妮听罢点了点头,“祝贺沃特尼为助长前总统自尊而白白挥霍了太空孤儿寡妇基金。”

“对,不过我们的法克沃特尼并没有这么白痴,”文卡特继续讲着故事,“正直又诚实的他是决不会这么做的。他的计划是使用彩虹野马闪闪项链系统,重量七吨半,却能产生多达四十吨的推力。现在的情况可算是大不相同了!给雷薯一号挂上这样的一串系统之后,飞船重量为五十九点五吨,起飞推力一百零二点五吨,所以推重比大约为……”这次文卡特拿出计算器代劳,“……1.72。”

“这数据可比1.2好太多了是吧?”安妮问道,“法克沃特尼这回看样子有希望了。”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文卡特答道,“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土星五号与航天飞机发射时的推重比都在1.5左右,但是随着燃料不断消耗负载也会随之减少,所以两者的推重比峰值都最终能接近3左右。其实我们发射无人飞行器的峰值TWR一般都在15以上,因为探测器之类的负载比人皮实得多,G力大载荷的时候也不容易发生伤筋断骨内脏出血这种麻烦事。”

“该回到正题了,”文卡特开始严肃起来,“我刚才告诉你的这些数据可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MAV附带着陆级与燃料的重量是五十二吨,在火星上的推重比是1.2;而小马推进器——就是彩虹野马闪闪项链系统——重四吨半,并且为了驱动它们连续运行一分钟还要额外加上大约三吨的电池。在火星上这套系统能输出大约四十五吨的推力,而1.72的推重比大致对应于每秒速度增加约三米每秒。加速一分钟过后MAV的速度将会接近大约两百米每秒,高度也能达到六千米左右——这样的速度与高度是能够安全分离下降段并启动第一上升级引擎的,他们也就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逃出生天。”

“行,我现在算是听明白了,”安妮说道,“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增加电池或者燃料呢?”

“首先,小马们目前手头的材料最多只够他们造出大约一百来块电池,”文卡特答道,“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的话他们还得自己从头开始制作外壳框架、控制以及连接组件。其次,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他们是否真有能力自行合成联氨,而且着陆级引擎也无法使用他们在附近区域可能得到的任何其他种类燃料。”

“然而最主要的问题其实是重量。”文卡特接着说道,“我们没法把小马推进器的运行时长延长到与第一上升级一样长。代替第一上升级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而且在这些引擎能量耗尽之后我们也没有安全无损的方法能让它们脱离飞行器,如果直接释放的话可能会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而损坏飞船。也就是说除非我们把这些推进器安装在下降级上,否则它们在飞行过程中至少会有一分钟时间属于完全的无用质量,而我们的这次任务可负担不起任何累赘。”

“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安全方法的话,我们会把小马引擎连接到着陆级上工作大约一分钟左右,之后和着陆级一块分离,自由落体回到火星表面。”文卡特显得有些惋惜,“这样的确十分浪费,但除非我们能想办法用小马引擎替换掉一部分上面级推进器,否则目前的方案就已经是最为有效的利用方式了。”

“哦。”安妮回了句。

“除此之外,布鲁斯会负责从另一方面优化数据。”文卡特继续讲解道,“也就是说他会想办法去掉一切对马克他们来说非生存必需的组件,尽一切可能为飞行器减重。从MAV上移除的每一点重量都能直接作用于TWR,增加所有推进器的效率。这就是我们开展救援任务的关键期望之所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闪闪引擎。”接着他摇了摇头补充了一句,“上天保佑,这种最后的手段还是不要派上用场比较好。”

“哦。”安妮复读道。

“安妮,是不是又跟丢了?”

“没有没有,”安妮一脸坏笑,“我只是在想象一会沃特尼听到我们要把MAV改名为‘雷薯一号’的时候会作何反应。”

“什么?”文卡特大惊失色,对安妮怒目而视,“不行。别,别,千万别。你可别给我开这种玩笑……”

“小文,一会见吧,”安妮开溜了,“我七分钟之后还有个记者招待会要开。”

“安妮,我警告你,你可千万别告诉他,认真的!”这时文卡特要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听见没?!你给我回来!”

火星ε区地面之下蜿蜒的水晶洞里,温度还在不断上升。

田间高度只不过超出地面一英尺左右的苜蓿植物却拥有着钻入地下数米深处的根系,穿透了火星难民们历尽艰辛培育出的营养土层一路直抵尚未开垦的火星原始土壤,在逐渐融化的永冻土层中努力寻找着薄弱点。纵横交错的植物根系将大量土壤菌群带入了浅层泥土;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益菌,却有一小部分不属善良之辈。

近期刚刚得到加固的气密二氧化硅晶体层与混凝土洞穴石壁一同形成了效果出众的保温层,能让阳光照明系统、水暖管线与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维持在洞穴内。大量热量加热了空气,温暖着植物的同时也逐渐渗透入泥土,漫游至无人知晓的地底深处。

火星难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此处的岩浆管拥有对称造型,不断向下倾斜深入古死火山中心的洞穴源头。可惜他们猜错了。风化作用自地表卷入了大量尘土堆积起来形成了如今向下倾斜的地貌,但覆盖在厚厚土层之下的岩石却随着洞穴的不断深入而向上隆起。换句话说,接近洞穴入口处的土层深度甚至要远胜于上方宽阔的洞穴内部空间。

向着土层更深处漫溯,在纯冰永冻土之下还掩藏着数量众多的远古含水矿藏,保存着并非自火星浅层沙土逐渐渗透而下,而是从地核源头涌出的岁月沉淀。

百万年以来的无数岁月里,这些沉积物中禁锢着许多成团聚集的甲烷水合物,简单来说就是晶格中贮藏了大量甲烷的冰晶。

苜蓿根系不断向下蔓延,随之携带着地表的温暖与各种细菌。

第一团甲烷解冻了。

小股甲烷气体逐渐汇流成河,并开始沿着植物根系缓缓向上渗透,一点点取代着土壤中的氧气。有益菌群开始成批死亡。

而另一些细菌嗅到了甲烷的气息,欢喜地扎下了根。

它们开始繁衍生息,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