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各种罐头~科举重启,改制(2 / 2)

大家垂眸听着。

也有人眼睛斜瞟,偷偷的瞄向陆知白。

实话说,自从去年他搞出了个什么新式考卷。

科举要改制,早在意料之中。

朱元璋继续说:

“但是呢,在驸马的启发下,咱发明了‘观政’制度,让那些中考举子,先在各部观摩政事,的确是可以弥补科举的弊端。”

“即便如此,咱德薄才疏,唯恐还有疏漏之处。

故而,今日召大家议一议,这科举还有哪些要改的,要如何改,才能尽善尽美……”

沉默了一阵子,礼部尚书率先道:

“科举乃抡材大典,陛下欲重启科举,必定文教大兴,群贤并起!”

紧跟着,又有人道:

“任官惟贤,庶可成于治道!”

陆知白:“……”

朱元璋倒也不耐烦听这些马屁,摆手道:

“好了,无需多言,咱只要实策!”

陆知白低眸,眨眼,拼命的回想历史资料。

有一套书叫《中国科举制度通史》,讲得非常详细。

虽然名字都叫“科举”,但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具体规则都不尽相同。

在实践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不停的打补丁、修改制度。

想参加科举考试,首先得取得考试资格,然后才能一级一级往上考。

明代科举,是五级考试制度——

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和庶吉士考试。

科考,不是科举考试的简称,而是为了获取科举资格。

所以,童生试不是最低一级的考试。

童生试只是决定能不能进入府、州、县的学校。

因为,也有许多没有进学校的社会人士,但科考中式,就能以“儒士”身份去考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庶吉士考试,就很高端。

庶吉士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

科举制度在明朝,虽然发展得很完善了。

但现在洪武年间,后面的很多制度还没有出台。

陆知白倒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前透露正确答案,尽量消除以后的种种弊端,省去了百十年的摸索。

比如考试内容逐渐僵化,出题形式单一,功利主义等。

一时间。

众官员都在苦思冥想。

朱元璋点名道:

“驸马,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陆知白便拱手道:

“倒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朱元璋道:

“总比没有想法好,说来听听。”

陆知白便说:

“首先,就是略微减少,并固定对中举儒生的优待,后世也不得增加。”

他又想起了什么,忙说:

“对了,这是胡惟庸提出来的~”

“嗯???”

其他大臣,纷纷朝他侧目望来,满脸惊异之色。

“胡惟庸?他不是早就死了吗……”

尽管血腥尘埃已经落定,但这个名字,许多人还是不愿意提起。

陆知白微微一笑,对他们解释:

“不错。临行之前,他曾与我长谈,说了许多想法,想要将功折罪……”

其他大臣望着他。

许多人脸上满是狐疑。

朱元璋清咳一声,不怒自威。

陆知白便继续说:

“第二,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中举者一些补偿,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