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天,众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可看着渐渐有了模样的学堂,心里又满是欢喜。
他们找来了木匠,搭建房屋。王爷亲自帮忙搬运木材,云溪则在一旁指挥。
“王爷,您小心些。”云溪说道。
只见王爷把衣袖往上一撸,露出结实的小臂,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满不在乎地应道:“没事,这点活不算什么。”
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汗水流过,留下一道道黑印子,却丝毫不减他的英气。
就这么连着忙了好些日子,学堂总算是建成了。
开业那天,贫民区那叫一个热闹,百姓们乌泱泱地都围了过来。
大家脸上洋溢着欢喜,嘴里不停地说着:“多谢王爷和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爷双手抱在胸前,一脸欣慰地说道:“只要孩子们能读书识字,将来有出息,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说罢,他环视了一圈,眼神中满是期待。
打那以后,王爷只要一得空,就陪着云溪在贫民区里忙活。
这一天,云溪和王爷正在给百姓分发粮食,忙得不可开交。
云溪的头发有些凌乱,可手上的动作一点儿不慢,嘴里还不停叮嘱着:“大家别挤,都有份儿。”
王爷也是一刻不停歇,弯着腰,把粮食一袋袋递给百姓。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哟,这不是王爷和侯夫人嘛,怎么在这做起善事来了?”
云溪闻声抬头看去,原来是侯府的一位远房亲戚,名叫赵六。
这赵六长得贼眉鼠眼,瘦得跟个竹竿似的,穿着一身花哨的衣服,歪戴着帽子,手里还拿着个扇子在那晃悠。
云溪眉头微皱,淡淡地说道:“赵六,我们做什么,与你何干?”
赵六咧着嘴笑了笑,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黄牙:“侯夫人,别这么大火气嘛,我不过是来看看热闹。”
王爷一听,脸色瞬间一沉,眼睛瞪得像铜铃,指着赵六呵斥道:“赵六,你若无事,赶紧离开。”
赵六哼了一声,把扇子一收,梗着脖子说:“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他一甩袖子,迈着那六亲不认的步子,扬长而去。
赵六走后,云溪说道:“王爷,别为这种人生气。”
王爷说道:“他竟敢来捣乱,真是可恶。”
只见王爷气得眉头紧皱,腮帮子鼓鼓的,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云溪赶忙轻轻拍了拍王爷的胳膊,安抚道:“王爷莫气,莫要与那等小人计较,坏了咱们的好心情。”
王爷哼了一声,这才稍稍平复了些怒火。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爷和云溪的善举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天,一位老者来到贫民区,找到了云溪和王爷。
老者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背也驼得厉害,可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真诚和感激。
他颤颤巍巍地走到二人面前,“王爷,夫人,老朽代表百姓们感谢你们。”
说着就要下跪。云溪连忙扶住老者,一脸焦急地说道:“老人家,您这是折煞我们了。”
老者紧紧握住云溪的手,声音有些颤抖:“你们的大恩大德,百姓们都铭记在心。”
王爷摆了摆手,认真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欢蹦乱跳地跑过来,小脸跑得红扑扑的,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他喘着粗气,兴奋地喊道:“王爷,夫人,我会写自己的名字啦。”
说着,拿起一根小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云溪蹲下身子,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夸赞道:“好孩子,真聪明。”
王爷也微笑着点了点头,鼓励道:“继续努力,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这时,又有几个百姓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王爷和云溪的好。
有的说:“要不是王爷和夫人,我家那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儿瞎混呢。”
有的说:“自从有了学堂,咱这贫民区也有了盼头。”
还有的说:“这粮食分发得及时,让咱都能填饱肚子。”
王爷和云溪听着,心里暖乎乎的。
云溪和王爷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