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萧何(2 / 2)

11、自污名节

小主,

升任相国之后,许多人都来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哀吊。召平对萧何说:“您的祸患就此开始了。陛下在外作战冲风冒雨,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陛下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陛下对您也起疑心了。设置卫队围绕着您,不是用来表示恩宠的。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资助军需,这样陛下心里就会高兴了。”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刘邦果然大为高兴。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天,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领军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萧何在做些什么。萧何因为刘邦在前线,就努力安抚勉励百姓,把所有的东西都送去供应军需,就像平定陈豨叛乱时一样。有个说客对萧何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地位难道还能更高吗?而您从刚进关中时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陛下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这样的话陛下就会对您就放心了。”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刘邦非常高兴。

刘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萧何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刘邦回到宫中,萧何前来拜见。刘邦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萧何,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萧何乘机为百姓们请求说:“长安一带地方狭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抛荒,希望下令让民众进去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则不许收走,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刘邦大发雷霆,说:“相国你大收商人的财物,却来讨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萧何交给廷尉拘禁起来,还给他上了刑具。

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刘邦,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突然把他关起来了?”刘邦说:“我听说李斯担任秦始皇的宰相,办了好事都归功于主上,有了错误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接受那些下贱的商人们的金钱,却来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来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说:“要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有对民众有利的事就为他们向陛下请求,这真是宰相应做的事,陛下怎么竟然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呢?况且当初陛下与楚军相持不下,有几年之久,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外出平叛,在那个时候,相国留守关中,如存异心,只要稍有举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就不属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为自己谋利,如今难道会贪求商人的金钱吗?再说秦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么能用这种浅陋的眼光来怀疑宰相?”刘邦听后闷闷不乐,当天就派遣使者手持符节释放萧何出狱。

萧何本来年事已高,平日一向谦恭谨慎,进宫拜见刘邦时,光着脚走路来表示谢罪。刘邦说:“相国别这样了!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中的空地,我不允许,不过是我成了桀、纣那样的昏暴君主,而相国却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把相国关起来,是想让百姓们都知道我的过错啊。”

12、晚年去世

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同年,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汉惠帝刘盈亲自来探望萧何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刘盈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找到合适的人了!臣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效仿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

三、成就和影响

1、政治成就

助平天下:萧何在刘邦起义初期就坚定地支持和拥护他,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赋予他极大的权力。萧何不负重托,稳固后方,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汉建立后,萧何被刘邦推举为丞相,继续为汉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制定汉律: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入关后,萧何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同时,保留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并后来根据秦律制定了汉律,即《九章律》。这些法律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经济成就

休养生息:西汉建立初期,经济凋敝,百姓困苦。萧何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农业生产,使得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转运粮饷: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负责转运粮饷,保证了前线的军需供应。他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使得刘邦的军队能够持续作战,最终战胜了项羽。

3、文化贡献

收藏图书:刘邦率大军入咸阳时,萧何独自收藏了秦朝的图书文献,这些资料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建造藏书楼:汉初,萧何主持建造了“石渠阁”和“天禄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用于储藏入关所得的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天禄阁”则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这两座藏书楼为汉代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四、轶事典故

1、国士无双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意指韩信是当世独一无二的人才。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才能或品质出类拔萃,无人能比。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个成语源于韩信的故事。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得到刘邦的重用,成为大将军;但也是因为萧何的计策,韩信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因此后人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3、功狗功人

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群臣时,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并食大县。众将不服,认为他们身历百战、攻城夺地,而萧何从未征战、没有战功。刘邦于是用“功狗功人”来比喻萧何的功劳之大。他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意指众将只是执行命令的猎狗,而萧何则是发号施令、指引方向的人。

4、萧规曹随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后去世,曹参继任相国,仍照着萧何的规矩办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不求改变。

五、纪念和评价

1、纪念

萧何墓位于咸阳市西北方向的长陵附近,这里是汉高祖刘邦陵墓区内的一个重要墓葬。墓地虽历经千年风雨,但依旧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庄严。墓冢虽已破败,但仍能从中窥见这位开国功臣的辉煌过往。村民们口耳相传,萧何墓原来规模宏大,与刘邦的陵墓几乎相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乱的影响,逐渐变得破败不堪。

据明朝正德年间的《中牟县志·墓冢》记载,中牟县也曾有萧何墓,位于圣水堡,即今中牟县雁鸣湖乡小朱村附近。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中牟萧氏的始祖萧斌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定居,后来又有一些萧氏子孙从中牟迁徙到新郑、尉氏等地。为纪念萧何的不朽之功,萧氏后裔在“鸿沟”附近建造了萧何墓,并世代精心守护。然而,明朝中期因黄河决口,萧何墓被洪水冲毁,现已荡然无存。

萧何文化广场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因汉朝开国功臣萧何的民间传说而得名。相传汉高祖刘邦为缅怀功臣萧何,下令为萧何铸金头随葬。然而,萧何的金头在盗墓人的盗掘中被盗走,盗墓人用船载着金头沿滏阳河行至何家庄西河湾时,因水急船翻,金头沉入水底。善良的打鱼人将萧何金头打捞上来,就地埋在了西河湾畔,此后西河湾就被人们称作“萧何头”。萧何文化广场的建立,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

2、评价

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能够辅佐自己夺取天下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时,刘邦曾感慨地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刘邦对萧何政治才能和军事贡献的高度认可。

后世的历史学家对萧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萧何是西汉初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开国功臣,其政治智慧、经济才能和文化贡献都为后世所称颂。萧何在刘邦起义初期就坚定地支持和拥护他,楚汉战争期间稳固后方,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汉建立后,萧何又担任丞相,继续为汉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制定的《九章律》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法律保障;他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他收藏图书、建造藏书楼,为汉代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除了历史学家外,许多文人墨客也对萧何表达了敬仰之情。他们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来歌颂萧何的功绩和品德。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写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不仅表达了杜甫对萧何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萧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社会,萧何依然被视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政治智慧、经济才能和文化贡献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萧何的事迹和思想,可以汲取智慧和力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同时,萧何的精神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萧何作为西汉初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开国功臣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是不可替代的。他的事迹和思想不仅为后世所称颂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铭记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学习他的精神和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