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望着眼前的徐闻与郑和,神色间带着几分感慨与欣慰,笑着说道:
“这一次,你们可是为朕立下了大功啊!尤其是郑和,你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只是碍于你的身份,朕无法再给你更高的赏赐了。
不过,将来若有机会,朕一定会弥补你!”
这番话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实话。
宦官的最高品级只能到正四品,这是祖制。
即便是朱棣也不敢轻易打破。
不过,钱财方面的赏赐,朱棣倒是毫不吝啬。
郑和闻言有些受宠若惊,急忙恭敬的看着朱棣说道:“陛下无需如此,我跟随您多年,自然知晓陛下的为人,能够有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我已经很满意了!”
徐闻也在一旁笑着说道:“不错,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呢?郑和下西洋,如此壮举,必然会流芳百世,这也算是一种赏赐了!”
此话一出,郑和顿时眼睛一亮。
他没有后代,能够流芳百世,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褒奖。
“公爷说的对,如果不是陛下体恤,公爷力荐,这等好事哪里能轮得到我,我已经很知足了,微臣斗胆,想要尽快进行第二次下西洋!”
郑和起身,弯腰行礼,恭敬的说道。
这一次外出,也让他见识到了很多的东西,让他对于外界有了个新的认知。
另外朱棣对他如此之好,他也想要尽可能的帮助朱棣多赚取一些财富。
毕竟外出赚钱并没有他想的那么难。
甚至在郑和看来,都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儿。
只需要把大明王朝的货物运送出去,那就有惊人的利润。
不但如此,带回来的货物,也同样是本朝紧缺的,加上有徐闻的运作,卖出一个好价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的心已经不在大明王朝了,他想要看更远,更辽阔的天地。
这算是找到了他人生中的目标。
朱棣闻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这一次赚的利润他连他都觉得恐怖啊,
光是这一次黄金都带回来了六万多两,白银,各种珠宝,价值连城的货物,更是多不胜数,这些东西加起来,那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不夸张的说,郑和出去一趟,比他在大明王朝辛苦耕耘数年都要赚的多。
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宣扬大明王朝的威严,这事儿朱棣内心深处也是十分开心的。
当即朱棣笑着说道:“既然你有这个想法,朕自然会无条件的支持你,不过这就要看国公的意思跟能力了。”
徐闻一听,顿时就明白朱棣所说是货物的事情,毕竟郑和带出去的货物越多,能够赚取的钱财就越多。
只是几百艘船的货物筹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所以郑和什么时候能出发,就要看他的办事效率了。
徐闻忙看着郑和说道:“这一次去海外利润最高的是什么东西?”
郑和忙说道:“瓷器,跟丝绸,特别是精美的瓷器,在外面根本就没有,我去过不少地方,他们根本无法烧制出如此精美的瓷器。”
“普通的瓷器我的利润应该是在十五倍之间,如果是精美的瓷器,利润甚至能够达到数百倍,如果能够多生产一些瓷器的话,那利润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