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皱着眉头算了起来:“你看啊, 一家之主,天天在这里教学,没办法去地里劳作,按照一家五口人算得话,一天得差不多消耗五到八斤粮食(汉代的一斤,约等于现在的半斤),上邽的粮食价钱还算稳定,一石百钱。
按一家五口人,一天消耗六斤粮食来算,一个月得一百八十斤粮食,合三石粮食,还要再加上盐布等,一个月至少五百钱,才能勉强能充饥,要是遇到粮价暴涨,五百钱肯定是不能果腹的。因此我建议最少一个月给钱八百文,才能招来人,否则人家不乐意来。”
傅干眉头紧皱,蔡邕以为傅干觉得多了,连忙说:“八百钱都说的少了,你想啊,能够读书识字的,家庭条件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个人不济,还有宗族可以扶持。不能再少了,再少更招不来老师。你这老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其他人还不知晓,来应聘的人定然不多。”
傅干打断蔡邕的话,笑着说:“我不是嫌多,八百钱肯定是不多的。按照伯父的算法,我打算代课老师一个月给一千五百钱,主任级别的给两千钱。这样如何?”
蔡邕点点头:“俸禄上到还是可以,赶得上三百石的小吏了。”
“至于你说的社会地位,校长便是凉州牧。他只要有空,都会来学校里转悠两圈。来此的教师只要才学出众,肯定能引起明公的注意,说不定立马就能得到明公提拔,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我想只要放出招聘的消息,整个上邽想来的人必然如过江之鲫,用之不尽,取之不完。说不定许多人不要俸禄也要削尖脑袋进来。”
蔡邕哼了一声,斩钉截铁的说:“我是负责招聘的人,像这种一心追求功名利禄之辈,我断然是不用的。教书育人者,不能抱有太多的功利之心,否则教导出来的弟子也是利益熏心之辈。”
傅干揉揉额头:“不能这样嫉恶如仇,他有能力,为何不用。人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只要他不是道德败坏之辈,偷鸡摸狗之徒,该用还得用。”
蔡邕明显的不太赞同,不过也没有反驳。
傅干继续说:“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该放低标准放低标准。前提是真有才学,真能教学,要是找来的人,不能教导学生,反而拉帮结派,我可要动刀杀人的。”
蔡邕点点头:“你说的这些,老夫知道。你要办的是学校,不是什么辩论堂。”
“是的,与传统的太学不同。这里是军校,讲究的便是军令如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伯父找人刻在学校的墙壁上,让学生们天天都看见。还有不仅仅要招募儒家的子弟,我这个学校还有招募墨家兵家,诸子百家,只要有才学,均可来面试应聘。”
蔡邕反驳:“自孝武帝以来,独尊儒术,要是把其他学派提到与儒学同等待遇的话,这将会导致百姓的思想不统一,此乃动乱之源。老夫坚决不同意此种做法,招募其他学派的人可以,但有以儒学为主。”
思想杂乱,的确不利于统一。
不管社会如何运转,总要有一个地基来维持基本的稳定,蔡邕的建议没有错。
否则等社会发展起来,要想维持基本的稳定,将会是困难重重。
傅干同意蔡邕的说法:“嗯,可以。以儒学为根基,在夹杂其他的学派,还有我让阿亮等人编撰的数理化生,也必须在里面教授,这是不能更改的。”
蔡邕点点头:“嗯,行,老夫明白了。招人的事,交给老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