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之冤案(339)(1 / 2)

包青天之冤案 墨剑飘香 1239 字 15小时前

夜幕降临,明月悬于天际,银光洒落,恍若为这北地的黑夜披上了一层轻纱。包拯正坐于朝堂之上,神情凝重。明亮的烛光映照在他的脸上,更显出他那一双深邃而睿智的眼眸。自从接到来自江南某小镇的求助信后,包拯的心中就始终无法平静。

案情牵涉到一名女子的惨烈遭遇,她名为李秋水,自幼父母双亡,被一位好心的绣娘领养,教她刺绣。然在镇上,一桩骇人的命案却将她卷入其中。李秋水在一天前被发现死于雪中,尸体周围是一圈模糊不清的脚印,周身则是淋漓的鲜血。镇民们纷纷传言,李秋水死于与一名男子的情纠,但这个男子却在案发当晚神秘失踪,成为众矢之的。

包拯下令立刻前往江南,细查案情。南侠展昭踏步进入,神态间透露出义气与正义的双重特质。他身披白袍,面容俊朗,但那双眼睛却因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而显得格外冷静。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面对案件的复杂性,他深感责任重大。

“包大人,此案之复杂,令人发指,莫非……”

“展昭,这桩命案背后定有隐情。”包拯握紧手中的纸卷,“我们需尽快获取更多证据,查明真相。”

两人随后来到李秋水生前所住的绣馆,却发现绣馆早已人去楼空,四周散落的绣料、未完成的刺绣尽显悲凉。“李秋水的尸体被发现于何处?”包拯问道,一名镇上巡查的官员回应,“在河边的一处隐蔽处,周围有许多模糊的脚印。”

展昭沉吟片刻,果断道:“我们去查看。”

在河边,包拯仔细地观察着脚印。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有些脚印似乎相隔很远,而有些则过于密集。经过反复推敲,包拯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并非是李秋水的亲密之人所为。”

就在这时,公孙述翘着二郎腿,悠闲地走了过来。他是一名充满智慧的师爷,平素与包拯以及展昭情谊甚笃。“包大人,展大侠,看起来你们正在进行推理,但此案是否还有其他角度可寻?”

“公孙,你有什么看法?”包拯对他心生敬佩,知道他从来不会轻言放弃。

“据我了解,李秋水生前得到了一名有权势的顾客青睐,顾客欲将她收为妾,但遭到她拒拒绝。私欲一时,或许导致了此案的惨剧。”公孙述娓娓道来,语气却透着丝丝疑惑。

“看来我们得去打听这位顾客了。”包拯立刻决定。

几人随后来到市集,打听到那名顾客的身份,他正是镇上最有权势的富商王朝。王朝身躯魁梧,面目威严,那张脸上挂着一抹狡诈的笑容,眼神中透着无情与算计。在包拯询问时,王朝虽态度恭敬,声称与李秋水只是生意关系,试图掩盖自己真正的意图。

“王大人,你可曾回想,李秋水生前是否与其他人有过交往?”包拯抱怀静坐,一言一步。

“我与她并无情意,李秋水如绣花般细腻,天生丽质,但我自知身为商人,难以与诸般门第之人较量。”王朝表面保持镇定,话语中却略显慌乱。

“若她仅与你有生意上的交往,为何她会逃避你?”包拯果断反问。王朝的神情瞬间变得阴沉,再也无力掩饰心中的慌乱。

正当此时,另一名顾客马汉突然闯入,他身形瘦高,面色冷淡,手中夹着一封信件。“王大人,李秋水虽已命归黄泉,但这信件却揭开了此案的另一重面纱。”

众人侧目看去,马汉的话语令空气中瞬间紧绷起来。包拯立刻接过信件,细细阅读,心中暗自惊奇。信中竟提及到李秋水曾与一位侠士有过交流,那侠士在镇上行侠仗义,身手不凡,但此时已隐退江湖。

“这位侠士何人?”包拯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