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府那间位于最深处、墙壁厚实、隔绝内外的密室,再次被点亮。
烛台上,几支粗大的牛油烛奋力燃烧,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
密室的空气凝重而沉闷,混合着墨香、烛火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从地底泛起的潮气。
马矩、习祯、向朗、杨颙等五族核心人物早已在此等候,他们或正襟危坐,或焦灼地踱步,目光不时瞥向那扇紧闭的、包着铁皮的橡木门。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吱呀——”一声轻响,门被无声地推开。
一道颀长冷峻的身影率先踏入,正是盖聂。
他目光如电,迅速扫过室内每个角落,确认安全后,才微微侧身。
紧接着,一身玄色常服、未戴任何冠冕的刘冲,在同样身着朴素儒衫的诸葛亮陪同下,缓步走了进来。
此时的刘冲,面容虽仍带着少年的稚嫩,但连日来的忧思与决断,似乎在他眉宇间沉淀下了超越年龄的沉稳。
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步履从容,尽管身处险地,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源于血脉与信念的威仪悄然弥漫开来。
诸葛亮则落后半步,羽扇轻贴胸前,神色平静如水。
马矩等人见状,不敢怠慢,连忙整理衣冠,齐刷刷躬身行礼,压低了声音,却无比郑重地说道:“臣等,恭迎陛下!”
刘冲快步上前,伸出双手虚扶,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诸位爱卿不必多礼,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且起身说话。”
众人直起身,目光灼灼地汇聚在少年天子身上。
马矩作为代表,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再次躬身,开始陈述。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却努力保持着条理清晰。他从襄阳岌岌可危的城防,谈到蔡瑁、蒯越的专权与可能带来的灾难;从孙坚破城后世家大族可能面临的灭顶之灾,谈到对陛下刘冲仁德、睿智与远大志向的钦慕与信赖。
他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既陈述了冰冷的现实危机,也描绘了拥立天子、重振汉室的壮丽蓝图。
“……陛下!”马矩最后情绪激昂,几乎老泪纵横,他与其他四位家族代表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随即一同跪拜下去,齐声誓言,声音在密室内低沉而有力地回荡:“臣等愿奉陛下,移驾扬州,重振汉室,虽赴汤蹈火,九死而不悔!”
看着眼前这些在荆州盘根错节、拥有不小影响力的世家代表,如此郑重地向自己效忠,刘冲只觉得一股热流自心底涌起,瞬间冲遍了四肢百骸。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几句誓言,更是诸葛亮连日来运筹帷幄的成果,是他挣脱刘表束缚、真正迈向权力舞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