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番外:秦却X姜祉(6)(2 / 2)

春销烬 梦鱼的猫 23454 字 6个月前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

姜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乖乖背着秦却的包,跟着他上车买票,并排坐好,直到秦却取出有线耳机戴上,往窗边一靠,一副准备睡觉的样子。

没带耳机的姜祉赶忙问道,“你要听歌么?”

这路程一看就很漫长,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在外没有耳机就等于手机失去了一大半的价值:

不能刷视频,不能听歌,也不能打游戏......

秦却眼睛也不睁,摘下一边的耳机递过来。

姜祉好奇的戴上,里面清晰地传来一句话:2008年北京文艺广播为您带来,话说天下:三言二拍之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姜二少当即惊了,这不是公园老爷爷们爱听的广播么,你可是冷酷社会哥哎!

哎!

社会哥本人已经睡着了。

小客车平稳地行驶在村镇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有碧绿茂密的草野,连绵起伏的苍翠丘陵,偶尔有现代化的村庄排列。

姜祉听着耳机里的广播,望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儿,困意就席卷了上来。

再次清醒是被人摇醒的,“小伙子,小伙子,醒醒,到站了。”

姜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司机大叔站在自己身边。

他把脑袋从秦却肩膀上直起来,看了眼旁边人。

秦却的额头抵在窗户上,还没醒。

姜祉揉了揉脖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戳秦却,“到站了。”

秦却先是眉头微皱,接着才缓缓睁开了眼睛,刚刚睡醒的黑眸清冽含水,透亮有神,眉眼鼻梁如水墨渲染,浓淡相宜,眼神里似蒙着一层散漫水光,像一幅笔墨深浅得当,半篇留白的山水画。

姜祉有些怔神。

“走吧。”秦却把垂下来的头发撩到脑后,起身带着姜祉又换了一辆小客。

“还要换乘?”姜祉望着窗外充满烟火气的小城,不远处是一排卖水果的摊贩,再远点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不过两层楼高,楼顶立着一个红色大牌子——W县站。

与姜祉印象中的火车站相差了大概十个京州站。

“这是县城里。”秦却低头刷着手机屏幕,“我家在农村。”

姜祉想起他们早上穿过的那个人烟俱净的村庄,两眼期待地问,“我们要住下来么?”

秦却道,“住一天,明晚回学校。”

姜祉看了眼车上提示的发车时间,“还有六分钟发车,我出去一下。”

秦却抬眼,“干什么去?”

姜祉微微抬了抬下巴,“我去买点水果,总不能空着手去你家见叔叔阿姨吧。”

他起身要走,却被秦却抬手拉了回来。

秦却淡声道,“我家就我一个人。”

姜祉不解地看着他,“就你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住?”

“他们都死了。”

秦却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神色都平静得像是在说早饭吃了什么,整个人如同一眼无波无澜的古井。

姜祉惊讶得微微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脑子里不断飘过“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风苦雨”等惨得不能再惨的词语。

这人今年多大?

二十?二十一?

这样的年纪就失去了双亲?

他不敢再继续问了。

于是姜二少爷倾身给了秦却一个温暖的抱抱,这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安慰方式。

秦却,“......”

秦却单手提着姜祉的后衣领把人拉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怎么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姜祉脑子卡了一下壳,语言系统没转换好,说出来一句标准的英语,“I‘m sorry to hear that, give you fort。”

秦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于是拍了拍他的肩,“留着安慰伤心难过的小姑娘吧。”

姜祉,“......”

嘿,你看你这人,还不领情。

姜祉见他情绪很正常,没有因此难过低沉,于是放下了心。

小客车行驶在宽敞的公路上,这边公路修得不错,两排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在盛夏里投下成片成片的阴影,就是没什么车,来往多是一些长途货车。

大概二十分钟后,秦却道,“师傅,前面桥头停一下。”

“好嘞!”司机师傅热情地应道。

下了车,姜祉左右看了一眼,“桥呢?”

一条笔直的大马路延伸前进,路边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通往前方的村子,唯独不见桥。

“没有。”秦却踏上水泥路,“只是这么叫。”

“哦哦,那你们村子叫什么名字啊?”姜祉跟上他,“象牙山村么?”

秦却道,“云脚村。”

姜祉闻此不由得向前方望去,远处墨绿色的山影连绵起伏,不算很高,像是碧海涌来的一道波浪,被固定在了天空与地面的交界处。

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似的云。

从山脚处平铺开一座村庄,处处绿树成荫。

确实是坐落在云与山脚处。

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走过两个岔路口,映入眼帘一棵合抱粗的高大树木,繁茂葱茏,似有遮天蔽日之势。

树下聚了一群平均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妇女,年纪大些的已经干瘦佝偻了。

自秦却和姜祉走来,他们便齐齐看了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约在七十左右的老太太定睛一看,声音响亮地招呼道,“小却,你放假了?”

姜祉闻声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声这老太太身子骨真是硬朗,嗷一嗓子能响到凌霄宝殿去。

秦却点了点头,“回来待两天。”

绕过大树,又继续走了一段路,路边叉上去一条斜坡,上坡后是一条小街,坐落了一排屋舍。

最东边这一户,红砖院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门口有一棵碗口粗的枣树,已经挂满了还未成熟的绿枣。

秦却取出钥匙,打开了高大的铁门,门上的一串铜铃随着晃动“当啷”脆响。

院子里很宽敞,入眼先是葡萄架子构成的长廊,葡萄藤肆意盘绕生长,已经结出了一串串青绿的葡萄。

长廊之后是台阶,和一座农村常见的二层平房。

安静得隐隐有一种荒芜之意,确实是一段时间没有人生活过的样子。

穿过木架长廊,未加修剪肆意生长的葡萄藤遮下一片密不透风的荫凉,午后的日头很足,院子里很安静,似乎能看见时光在这里缓而悠长的慢慢流淌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