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长调研结束了,第一时间把李旭东交到了办公室,“去党校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李旭东不隐瞒自己的想法,“部长,您是了解我的,以前我没读过资本论,这次进去学习的业余时间里,我认真看了这本书,也结合了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请您过目。”
李旭东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苏联斯大林指定的接班人马林科夫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权力集于赫鲁晓夫同志一身对于社会主义老大哥来说并不是好事,归结起来还是上下层脱节,身边的人想要往上爬就势必会溜须逢迎,保住自己的地位,导致方针路线脱离群众而变得好高骛远。
老斯同志之前又犯过一些错误,想要抹去他留下的影响就需要把他彻底推翻,这对社会主义大家庭回事极大地伤害,如果我们否定赫鲁晓夫的路线,就视同翻脸,关系会从亲密无间到逐渐降低至冰点。这个问题是需要高层领导拿出一定的方案来应对的。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大胆假设了粮食的增产数量和人口比例,将二十年后的人口和四十年后的人口数量一一用数据的形式例举了出来。
李旭东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凡事不能搞一刀切,又分析了分田到户和包田到户的好处和弊病,认为这样做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没有什么区别,前期靠分地,那么后期呢?
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土地不够该怎么办?公有制确实能解决很多麻烦,前提是大家的思想要一致。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有所改变。
对于边疆的建设,也提出了自力更生,自我开发的想法,我们的部队可以改制成建设兵团,把东北的黑土地,和西北的绿洲利用起来,开发成农业生产基地,缓解向农民征收过多粮食的问题。
工业生产上,国内的重工业和军工业都无法产生直接利益,只能靠农业和轻工业来维持,那就必须要均衡发展,我们能够出口创汇的物资很少,就更需要拉动内需,形成良性的内循环,才能加速军、重工业的发展。
最后就是对于层层加码的摊派方式进行了批判,认为干部制定指标和任务的时候,不能盲目,顶层领导下去调研必须下基层调查,不能只是听取汇报,毕竟领导汇报的时候难免夸下海口,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群众。
提高产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设备需要检修和维护,需要更新,需要科学家不断创新,俄国支持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我们的工业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积累,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创新,而不能好高骛远,还例举了小马过河的寓言说明了我们和苏俄的区别。
李旭东的想法和老部长的很多思路不谋而合,看得出李旭东是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考虑,老部长突然有些舍不得放李旭东离开了,这小子真的有大才啊,老部长又仔细询问了李旭东的一些工作思路,李旭东认为既然东北成为了重工业生产基地,那么就必须要有高科技产业基地和轻工业产业基地。
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最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从小学开始设立中医兴趣班,从小培养,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里,还可以在田间地头,可以在工厂里,可以在街道里,可以在福利院里。最关键的是把心思从阶级斗争向四个现代化发展的思路转变,只有自己的内功做好了,反对的声音自然就会减少了。
两人在办公室里一直交流了整整一上午,许秘书进来添了好几次水,李旭东也知道这是许秘书在催促他时间已经到了,他故意视而不见,没有什么事情比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加重要,自己这个穿越者需要这个机会。李旭东最希望的是部长能把自己的意思转述出来,哪怕被批判也在所不惜。
午饭是和老领导一起吃的,对于香江的工作,李旭东充满了信心。
老部长今天出了和李旭东谈话,别的工作都没有做,他欣赏李旭东,认为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个真正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好干部。
鉴于香江的复杂程度,上级给李旭东同志配了司机兼保镖林松同志,还需要配一名秘书,这需要李旭东自己挑选,可选的人不多,政治上坚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还需要熟悉粤语和英语,在香江工作必须会这两门语言,年龄还只能在三十岁左右,这秘书实在是不好找,女同志李旭东还不要,为了一个秘书的问题还折腾了好几个部门的领导,最后选择了一名外交部担任翻译工作的许海旭同志,他曾经在欧洲留学,懂英法德三门外语,年纪也很合适,才二十八岁。
李旭东先要给自己的秘书和司机上课,香江和内地的社会制度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不能用内地的标准去衡量香江的事情,比如李旭东自己,他坦诚的告诉他们自己在香江还有两个妻子,她们都在为国家做贡献,捐的款,捐的物,都是她们自己公司赚取的钱捐献出来的,在香江,有身份的人都是有几房太太的,不同的形势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要打入这个圈子,就要做到随大流,只有和富豪们一样,他们才会接纳你。
小主,
许海旭出过国的,还是很看得开,林松同志却是想不通,认为李旭东是香江的资本家,这是在拉拢腐蚀他,举报给了办公室主任。
李旭东也很无奈啊,他需要机灵能干的手下,一根筋不会变通的人只能是退回去,重新换上一名驾驶员了。其实家里就有司机和保镖,但是国家配过来的,谁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任务呢?李旭东除了私生活混乱了一点,没别的坏毛病了。换了一个司机同志,人是很灵活,但是初次见面,这位司机同志的眼睛太灵动了些,看得出是很有想法的一个人,李旭东觉得不合适,自己在小车班里选了一位叫阳明的同志,个头矮了点,身材也不结实,但是两人掰过一次手腕之后,李旭东就选择了他。
李旭东骑着单车去华润公司报到了,国家领导的所有在港企业都属于中央办公厅“香港管理委员会”管理,在外贸出口方面实行统一领导,一个窗口对外。主要上平由国家统购统销。本来都是分散经营的局面现在相对比较集中,“港管委”负责制订贸易规则,规范合同文本。
华润新晋的副总居然这么年轻,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老总钱之光先生不在办公室里,不过没关系的,可以晚上去家里拜会也是一样的。李旭东在办公室呆了五分钟就放秘书和司机回家了,他们是在香江的工作伙伴,不是在大陆的司机和秘书,李旭东分得很清楚。这次出行香江,很多东西都用不上了,需要送人的就都送掉,,李旭东盘点了一下空间里的物资,米面油都可以送福利院了,还有一些武昌鱼可以留着给香江的家人吃,古董、银元和珠宝还是留着,车子还剩个车厢和里面的物资,留着也是个纪念。
骑上车子,李旭东去了趟供销社,马叔和张叔还有几个姐姐们自己已经很久没去拜访了,三姐一家都调走了,剩余的姐姐们都还好,供销社里最需要想事的还是马叔,张叔已经有了个宝贝儿子,李旭东一次也没见过,满月酒还是慧真去的。知道李旭东又要调动,马叔哈哈一笑:“小子,你这是能者多劳啊,叔看你就不是一般人,好好干吧。”
张叔则是惦记着李旭东的安全,所有人送上祝福,李旭东觉得除了何奶奶那里,没什么地方好去了。
“奶奶,我来看你了,给您带了两瓶虎骨酒,这是我托同仁堂的老大夫帮忙留的,说是年份足了,效果会好一些。”礼物的价钱不贵,奶奶需要的是心意。
“我孙子来了,最近怎么样?”奶奶很喜欢这个小子,只是自己虽然级别到了,但是这个位置毕竟不是个好发展的地方,他希望这小孙子能自己闯出一番天地来。
“工作需要,我先是去党校学习了三个月,又调到了华润公司负责内地的出口事务,这次又要到香江去工作了,特意过来看看您这里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奶奶对着不忘本的小子实在是太满意了,委托他带几份书信去香江,至于李旭东之前联系的卫将军和关将军,新去的办事员都没什么进展,让何奶奶失望了。李旭东感觉在香江的时候,卫将军是很积极的想回大陆,关将军倒是有些模糊的态度,不管怎么样,李旭东还是准备再试试,实在不行就把他们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在香江没什么好怕的了。
晚上带着慧真去了一趟钱先生家里,礼物就是两斤茶叶,钱先生五十岁了,算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曾是二把手的秘书,对香江十分熟悉,对李旭东家里的事情也门清,直言这不怪李旭东同志,实在是革命需要李旭东打入香江内部,需要有人能和富豪高官平等对话,李旭东无疑是最佳人选。两人互相工位了一阵,李旭东起身告辞了。还需要沟通的就是香江的订单问题,工作上的事情这个可以在办公室里谈。
办公室里,李旭东把自己的设想和钱先生做了沟通,好处很多,便于粉碎国民党在香江制造的谣言,百利而无一害。
就在李旭东准备行李的时候,得到了确认的消息,李旭东很满意,先要去津门看一看青蒿素的临床试验的应用情况,再走海路坐船去香江。福利院里,十辆板车拖了三趟,才把李旭东一家的捐助物资全部送完,院长邹奶奶和办事处王主任代表街道和福利院再三感谢了李旭东全家的慷慨解囊,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还有几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他们马上就要离开孤儿院自力更生了,如果李旭东早来这里一两年,说不定还有兴趣培养一两个助手,现在只能表示惋惜了,李旭东只会用知根知底的熟人,不敢用这些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做事。李旭东手上还有不少人民币,还是打枪赢了那些老同志得的,全部捐出去也无所谓,又把行李箱打开,里面全都是钱,经过清点,李旭东留下了极少部分,捐献了三亿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王主任和福利院院长还有些担心钱的来路问题,李旭东笑着解释了打枪赢钱办基金的事情,还说,“既然基金的事情不需要我操心了,那这笔钱还是该用于老百姓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主任是解放干部,老公是抗日干部,对李旭东会打枪的事情很熟悉,毕竟李旭东是二等功获得者,算是年青人中最厉害的那一小撮人,还上过几次报纸的,听到李旭东的解释,很爽朗的笑了起来,还盛赞李旭东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