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想法(1 / 2)

穿越1951 女儿养了一只猫 3456 字 19小时前

李旭东很好奇自己昨天刚到香江,今天上午就有人要来拜访,看来应该是昨天就知道了啊,究竟是谁消息这么灵通。看到拜帖,李旭东笑了,港督葛量洪的帖子,约明天上午在港督府见面。李旭东估计是研究所的事情,自己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还是去一趟香江大学吧。

司机没用阳明,他对香江还不熟悉,就当个随身的保镖。车子到了香江大学门口,李旭东就很规矩的下车了,香江大学的西医牙科系还是很厉害的,全球可以排第一,其他的都还好,如果物理系的晶体管研究能赶上美国的实验室,那也可以进入全球大学的排名了。研究所的宋所长亲自把李旭东一行人领进去的,刚刚坐下,李旭东不准备问什么问题,直接听宋所长讲就是了。

“李教授,您总算是来了啊,现在我们研究所已经扩充到接近三百人的规模了,您给我们的发动机和波箱我们做了一些研究,还有这些二极管我们大部分已经研究出了成果,只有晶振我们还没彻底掌握用途,另外这个发红光的二极管是化合物做的,我们试验了很多种材料,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磷砷化镓做适用于量产。这些晶体管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了,娄总已经在建厂房了,我们的人还在指导设备的安装。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研究经费比较紧张,因为我们还对绿色和蓝色的发光二极管进行研究,这些设备很费钱。”

李旭东点了点头,“绿色的发光二极管只是发光的材料不同,我知道磷化镓可以发出绿光的,你们可以试试,钱不够可以找娄总或者陈总啊,她们不给你吗?而且我现在不需要听你取得的成绩,成绩报告你交给我妻子就行,现在直接说难处吧,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年中的时候我提交了申请的,只是连娄总的面都没见到,拨款的事情一直没有消息,上个月我又去找了陈总,结果她生孩子,也没见到。正好我们的校友里有人认识美国和欧洲的财团,他们都有兴趣投资,我知道这是您公司的专利,现在还拖着他们呢,只是实验室真的没钱了。”

“行了我知道了,你先集中人力把绿色发光二极管研究出来吧,既然我来了,就不会让你们实验室缺钱的,成绩给你们,我只要专利,这样对我们香江大学甚至整个香江都有好处。这次多拨些款,我需要你们研究能遥控开关的装置,蓝色的发光二极管我还要研究研究,下午我让娄总先打十万美元过来吧,你们现在只需要做好我所说的事情就好,除非你们能拿到别的投资。”李旭东不喜欢自作主张的人,因为蓝光的研制好像很难,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使用,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形成规模,最开始用在高档汽车大灯上面,一个灯都要两三万。实验室有了这些成果得个诺贝尔奖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再成立个生物化学研究室也没什么难度,加大些投资而已,很快就和港大的校长谈好了合作意向,剩下的事情李旭东就开始甩锅给了陈雪茹,研究是需要时间的,万一把蓝色小药丸研究出来了呢,赚钱就不需要说了,关键是那小药丸的功效强大啊,简直就是微软男人的福音。

接下来就是视察一下银行和公司了,顺便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带回去,先去陈雪茹管理的公司,陈雪茹毕竟是大姐大,“热烈欢迎李生前来视察,李生里面请。”

有她陪着一起逛遍了大部分工厂,还在电器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吃了顿工作餐,味道还凑合,许秘书随口问了几个残疾工人的工资福利情况,是不是按八小时工作制度,这些残疾工人们纷纷开口说陈老板娘的好话,差点把她夸成观音菩萨了,从他们的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很满意在这里工作。

车上,李旭东笑着对许秘书和阳明说:“很多事情需要你们用心去观察,去体会,不是每个资本家都是坏人,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这天下啊,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农业是根本,没饭吃是要饿死人的,没有工业,国家就不富强,没有商人的活动,社会经济就不活跃,没有人才的话,那就更不得了了,我们就是因为太相信古人的话,结果封建社会持续了两千多年,发明创造说成了奇淫巧技,新的东西出不来才造成了落后的局面,我们这代人要努力啊。”

最后一家工厂是李旭东亲自成立的万向轮厂,陈雪茹的车先到,李旭东本不想搭理陈雪茹的,无奈自己的宝贝闺女还在她手里,“这么冷的天,赶紧进去,别冻坏了。”心疼媳妇儿还是闺女,李旭东自己知道。

进了办公室,陈茹还要汇报工作,李旭东懒得听,伸手从管家老伯手里接过宝贝闺女,嘴巴还不停地亲吻着粉嫩粉嫩的小脸蛋儿,这没胡子就是这点好,想怎么亲就怎么亲,不会伤了小孩子的肌肤。“你到底在没在听啊!”陈雪茹要发脾气了,她的秘书吓得端着一托盘的茶水站在门口,进也不是,不禁也不是。

小主,

“我听着呢,没见许秘书还在旁边记录嘛,你说你的就是了,我稀罕一下我家的小公主怎么啦?再说你办事我放心,你继续说吧。”

陈雪茹被李旭东的话气到了,要不是这闺女是亲生的,非得好好和李旭东理论一下不可,挥挥手赶走了自己的秘书。

许秘书赶紧出来打圆场,“陈总,李生这是在考验我的水平呢,我刚当上李生的秘书,也想试试能不能胜任这个职位,还得麻烦您继续说,我等会儿再向李生汇报工作。”

喝不喝茶的李旭东才不在意呢,家里几个小子了,就这么一个小棉袄,当然要看重些,自己过来是要解决问题的,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汇报听不听没什么区别,“陈总啊,我们不仅要考虑工厂的生产,还要考虑厂区里工人们的住房问题,明天上午我要去趟港督府,你和我一起去,我们总需要进行一些利益交换的。”

民生银行那边已经快要关门了,娄晓娥已经打过好几次电话催促了,

她坐等的李旭东还没到,自己这边研究所的事情和新公司的事情都需要李旭东拍板决定,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有时候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才好,人才缺失十分严重。李旭东早就想过这些问题,其实内地出逃到香江的有很多人才,李旭东想要收购报纸和电台,组建一个文化传媒公司,方便随时打广告招聘。

李旭东的姗姗来迟引得娄晓娥的不满,喋喋不休的抱怨着李旭东对新公司的不重视,李旭东张口打断了娄晓娥的话:“晓娥,我刚过来,总要先把容易处理得事情处理完,再来处理你这边复杂的事情。你这里的困难比较多,我理解你的难处,别着急,我们一步一步来吧。”

办公室里,娄晓娥先是汇报了银行的盈利情况,又对霍先生一起合作的建筑地产公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双方都是能够吃点亏的主,霍先生有人脉,李旭东资金充足,双方合作十分愉快,现在要成立自己的地产和建筑公司,还是需要和霍先生沟通的。

电话联系了霍英东先生,对于李旭东再临港岛,霍先生非常高兴,双方约好晚上一起见个面,由李旭东上门拜访。两人都是痛快人,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两人的很多理念比较接近,相互之间的投契就让他们之间少了很多繁文缛节,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来直去的沟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李旭东的想法是收购一家报社,专门做新闻报道和招聘广告的,用工单位可以发布招聘启事,觉得自己是人才的也可以单独发布广告,新闻不需要偏袒大陆,正面报道就可以了,电台的事情也可以跟上。娄晓娥听完恨不得咬死这个坏人,招人的事情一定又落到自己头上了,李旭东又说道:“我们可以成立一家招聘公司嘛,你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负责,只需要选出一个部门的头头就可以放手交给这个人管理,你只需要看成绩,看结果就可以了,真正垂直管理的就是这么几个人,减少自己的工作强度,这还只是小公司,将来要是成了大财团,那你还不得直接累死啊。”

事无巨细那是诸葛孔明才做的事,李旭东才不会什么都去管,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家族的公司里,自己负责的是开拓和大方向,陈雪茹和娄晓娥是管理人员,她们负责往下细分职责,抓好厂长和经理和公司各个部长这一级就可以了,厂长负责生产,经理负责销售,一级负责一级的管理,这样的公司才不会混乱。

创建新产品的事情还不能太着急,让研究所继续研究工艺流程,订单是给大陆生产还是自己生产,李旭东也需要领导给个明确的答复,明天下午就可以到华润公司报到了,到时候一切都会有答案的。李旭东当然是希望内地能吃下这笔订单的,就怕上面说是为资本家做事而不肯,许秘书能不能给自己一个好消息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