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修正系统的好处就是,可以让炮弹获得比传统火箭炮,更加密集的弹着点,密集程度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提升一倍,射击精度提升两倍,只需要很少数量的火箭弹就可以发挥出较高的杀伤概率。”
“不过也有短板,因为这种火箭弹只修正初始飞行主动阶段的速度,不能进行其他控制,所以我们又称之为“简易制导火箭弹”。
“没有改良过的03式,发射杀伤爆破弹,杀伤破甲双用途子母弹,反坦克子母弹,末敏弹和云爆弹,基本型火箭弹,不经过改良的类型,最大射程是七十公里,最小射程是二十公里,一次齐射是三十秒。”
“咱们装备的03A,属于改进版,远程打击能力进一步增强,每辆车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四枚火箭弹、咱们一个作战系统连续发射九十六到一百四十四枚没有问题,覆盖面积也能达到两平方千米。”
“03式火箭炮设计有十二根定向发射管,这个你们现在就可以看到实物,咱们根据实物讲解。”
李亚钟说着,带上一班的人,离开白板,来到火箭炮车跟旁。
指着上面的炮管说道:“这你们都能看到吧,炮管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左右配置,左右各并排配置两个发射管。”
“调整火箭炮射角的液压杆等设备,都安置在集束发射管下方,进行射击时,炮车位于第三轴和第四轴之间的两个液压千斤顶,一定让它下落到地面。”
“这个一定要记住,无论情况多么危急,射击时的位置调整,液压千斤顶落地都不能疏忽,因为炮车是否能够稳定,全靠这个。”
“如果疏忽,不仅目标打不中,还很有可能出现伤亡,数据你们都记一下。”
听到工程师让记笔记,陈铭赶忙拿起本子。
“火箭炮能够在炮车中轴两侧正负30度的弧形区域内射击,就像老兵常说的方向射界正负30度,只要记住这些,炮车进入阵地的时候,就不用严格按照设计测地指向线来停车了。”
“刚才讲的是有关于发射系统方面的要点,一定要记清楚,这个任何人都不能疏忽,一旦忘记调角度,贸然发射的话,伤不伤到敌人我不知道,但是你们肯定来不及承受炮车有可能的侧翻或者是震动。”
“还有一点,炮车可以在公路,土路,或者是在比较松软一些的沙地上实施机动,在中雨,中雪或能见度大于50米的雾天进行发射。”
“在有部分照明条件下进行夜间发射,从行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只需要三分钟,发射车占据发射位置,得到目标指示后,地形定位,火箭弹轨迹定位,发射仰角确认自动完成,就可以选择单发或者齐射火箭弹。”
“单发最少间隔三秒,齐射时间还是38秒,而你们战斗班组,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紧急撤出发射阵地的时间是一分钟,这些也要记好,千万不要疏忽了。”
“这些是要点,杀敌先保命,要记清楚了。”
陈铭点点头,强行压下内心的躁动,将刚才的要点一一记下来。
不止记在本子上,更要记在心里。
就像工程师说的那样,如此庞大的发射工程,疏忽掉其中一个细节,可能造成的损失就是难以估量的。
刚才过来的时候,陈铭看着这个庞然大物,虽激动,但没有想要尝试的想法。
毕竟一个轮子都一米五高了,谁没事也不会头铁的想要试试。
但现在不同了,通过刚才的了解,他已经基本知道了PHL-03火箭炮的发射注意事项,发射距离,欲置阵地模式。
这就相当于考驾照,学会了怎么发动车辆,怎么踩离合起步挂挡,怎么转动方向盘,懂了这些后,总想开开试试。
陈铭现在就有这种冲动,只不过被他压了下来,他知道这只是初步了解这种大号战车后,自己信心膨胀,带来的错觉。
动辄几十吨重的大家伙,可不是一个人能够操控的。
陈铭捋了下思路,又看看笔记,抬头说道:“报告。”
嗯?
听到陈铭开口,正沉浸在学习中的老兵全都扭头看向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帅兵更是一脸茫然的看着陈铭,他的记录本上就写了“发射”,“底座”,“紧急撤离只有一分钟”等等几个字。
显然,他还听的很懵,不明白陈铭要干嘛。
李亚钟也抬头看向陈铭,微微一怔,才笑道:“怎么了?学习期间你有问题可以直接问,不用打报告。”
“是。”陈铭起身,想了想说道:“我想问下,刚才您说战斗班组紧急撤出发射阵地的时间为一分钟,然后齐射时间38秒。”
“也就是说第一轮从准备射击,到人员撤离,再到射击完成,不到两分钟就可以完成。”
“那射击完成后多久可以人员再次装弹,我记得你之前说过,战场上为保证足够的火力打击,要在二十分钟内装弹完毕,尤其是战争烈度足够高的时候,更要快速进行下一轮。”
“那发射后附近产生的高温,或者是运输方面出状况,能来的及嘛?还是说炮兵一轮齐射后,就必须尽快转移阵地,避免位置暴露。”
陈铭的问题问出后,连二班的一群老兵都懵了。
因为他们也没想到过这个问题,二营组建时间短,连打靶机会都没超过两次。
好不容易大练兵批准了一百多枚演习火箭弹,结果没用上趴窝了,谁也没想过二次装弹的间隔问题啊。
一轮齐射后还弄不死对方,这个没谁考虑过,太吓人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主要是,陈铭听懂了?
秦超一脸懵逼的抬头看着陈铭。
以他现在的认知,肯定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一部分,但要说二次装弹的问题,是转移,还是其他,他也心里没底。
包括班长席明辉,班副冯晓东,都是一阵默然,工程师过来教学,基本都是人家教什么,他们学习什么。
学完回去再琢磨,一点一点的琢磨,慢慢搞懂,下次有学习机会再过来听讲,上次没搞懂的问题,争取这次能懂。
像陈铭这么主动思考去问的,还真是少见。
问题不深奥,不难懂。
关键是这意味着,他只听半天不到,就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