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池无奈,她从小就怕冷,没想到她都穿书后到了另外一个人的身体里的,这怕冷的毛病竟然还跟着。
天刚刚有点光亮的时候,祈关就带着五个小弟来到她家的门口,李秋池又看到了眼熟的王三。
看来他在祁关的身边是个很有力的助手,哪里都有他的存在。
李柱子连忙出去把人迎到屋子里,每人给他们倒了杯水:“先喝杯热水暖暖身子再出发也不迟。”
显然,几人都是有些心急的,他们顾不得烫嘴,稍微吹几下就把热水喝完了,李柱子要给他们续上,他们也不要,就说要拿着豆腐出发了。
李柱子也不再坚持,带着他们去了放豆腐的地方。
李秋池说道:“这些豆腐,都是昨天晚上一点点的称了加起来合在一起一百斤的,再称一次你们加加看吧。”
祈关阻止了要去拿称的李秋池:“既然是称过的,就不必再称了,我相信小草姑娘你的人品,我们还赶着去隔壁镇子。”
说着,他招了招手,他一个小弟就背着一袋黄豆过来:“一斤黄豆换两斤豆腐,这袋子里是五十斤。”
李秋池打开袋子检查了一遍,都是些好豆子没什么问题。
祈关让李秋池过称,她也摆摆手拒绝了;“我也相信祈老大你的人品。”
就这样,双方之间的第一笔生意就做好了。
送走了祈关一行人,李大牛也挑起自家的豆腐,李秋池跟在后面,他们继续去卖豆腐,顺便,今天还是要买肉回来。
他们走后,钱氏想了想,还是去称了一下那黄豆,足足的五十斤没有缺斤少两,她讪讪的收起来称:“是我多心了。”
李柱子点点头;“那祈关的人品还是能信的。”
没多久,来帮忙盖作坊的人就陆陆续续的来了,李家逐渐的热闹了起来。
就这样过了三天,她家的作坊可算是盖好了,最后一天离去之前,李柱子数着工钱一个个的交给他们。
请来的青壮是每天五文钱,妇人干的活计轻便一些便是三文钱。
他家的作坊前前后后干了四天的活计,这其中有十一个青壮,五个妇人,加起来的工钱就去了二百八十文。
发钱的时候,李柱子笑嘻嘻的,等人都走了之后,他还是免不了心疼。
作坊弄好了,李柱子便带着李大牛在里面搭建灶台,而且还是一次搭建了两个出来。
他家的作坊基本完工的那天,村子里不少的人都来他家打听消息,话里话外说的问的都是他们家雇不雇人,想来他家做工的。
即使有李柱子和钱氏的解释,但来问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原本说好请来帮工的那两个汉子一个妇人,吓得赶快往李家这边跑,催促李家快点开工干活,省得这活计被人给抢了。
李柱子安慰道:“这作坊墙壁上面的黄泥都没没干透呢,再等等再等等,而且我既然和你们说好了,自然就不好随意的悔改,你们且放宽心。”
三人这才安心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