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墨看着光线所指的尽头,又抬头看了看上空的那一片虚无。
感觉…应该还能看得更远、更多!
于是,韩墨再向前迈出了一步…
这一步,跨入又一个崭新的世界!
……
第三次睁开眼时,周围的场景已然翻天覆地!
眼前是一条硕大无比的星河!
同样无穷无尽,但相比起之前的那单独的一根光线,此时的星河中由无数光线组成,它们彼此交织缠绕又彼此分割远离,共同生长、蔓延向远方!
光是这样一幅画面,便足以让人震惊万分,更不必说这里面所蕴含的世界真相!
显然,每一条光线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而星河的延伸方向,便是所谓‘时间’所指引的‘终点’!
每一个灵魂的个体不尽相同,但行径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这说明了每个生命对‘时间’的感悟是大致相同的。又或者更严谨的说,在韩墨所观测到的这条星河上,每个生命个体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是类似的。
对比来看,绝大多数光线十分纤细,有极少数的会粗壮一些,特别稀有的会更粗壮,这应该就是直观看到的灵魂等级的差异造成的。
那么,灵魂等级的本质差别又是什么呢?
细到观察每一条光线,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若是停留在某一个特定的节点来看,每条光线的前方或有分叉,但后方却没有…
…光线越粗,前方的分叉就越多,层级就越厚…
…而若是往前走,走到分叉处,便会选择其中一处分叉而舍弃其他,任何光线(无论粗细)都是如此。
光线后方代表着过去,前方代表着未来,也就说明了未来的多可能性和现实的单一性。
这就好像一只放进盒子里的猫,你打开盒子前它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但当你打开盒子时,这种叠加状态便坍缩成了唯一的状态(一只猫不可能既是生又是死)。
粗的光线代表着高等级的灵魂,细的则是代表低等级灵魂,也就是说灵魂等级高的人能拥有更多未来的可能性。
那这种可能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站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所谓的可能性即便再多也并没有实际发生,也就不具备任何意义,可站在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这种所谓的可能性才是最最有价值的资源!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一棵树,如果只长出一根枝丫,结一颗果实,会比一棵硕果累累的树更有价值吗?
当然了,站在了个体的角度来看,单一灵魂的终点拥有只有最终的一颗果实而已,但那些‘可能性’只是没有映射到低维度的现实世界,并不表示它不存在于任何维度,甚至对于站在高维度的人而言,这些不存在的‘可能性’反而更加值钱。
有了这样一套理论建设,再回头来看很多事情,其实都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比方说修魂,其实就是在尝试去掌握这些‘可能性’力量的价值,让它们映射到低维现实世界来强化自身,灵魂等级初始很低的人即便通过修魂也难以升级到更高的层级,正是因为‘可能性’的稀缺;
比方说唐水柔穿越到洛兰大陆,看似反复时间穿越试错,其实只是她在诸多可能性中寻找到了一条最符合她期望的路线;
“原来如此,这就是所谓的拾荒者。”
再重现联想到荒境所说的话,韩墨对他口中的‘拾荒者’便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知。
修行者终其一生所能获取的力量是有限的,这局限于他的本源天赋和寿命长短,即便他再努力、拼命,在拾荒者们的眼中也不过是一颗大一点的芝麻粒,反而是足够数量或高等级的灵魂让他们垂涎欲滴,因为那意味着更多‘可能性’的收获,在他们看来,什么天赋、寿命都不是问题,只要有足够的可能性,这些便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对应到系统,这种‘可能性’或者它所对应价值的衍生物其实就是所谓的系统货币,唯一不确定的,是拾荒者们获取‘可能性’的方式,不知道是否会和韩墨所使用的有所区别,除非抓到一个来问话,否则估计也很难完全搞清楚。
……
自此,韩墨的视角已然跃迁到了一个更高维度,看到了一片更庞大而非凡的世界!
当然了,这并不能解决韩墨目前所有已知的问题,甚至还带来一些新的难题:
比如:
时间既然是幻觉,那归源之力又究竟代表着什么?
时间和空间在某些条件下会发生转化,那万劫又是什么?
高于万劫、归源之上的幽暝又到底是什么?
再比如:
高等级灵魂既然存在‘可能性’,那是否会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发生这种‘可能性’?
是否有多元宇宙、平行宇宙的存在?
再再比如:
系统的存在就好似是一个采集其他人‘可能性’转化成自身力量的装置,那它到底是一种自己本身成长起来逐渐出现的能力,还是只是一件因为幸运而天降于身的工具?
再再再比如:
为何视角切换到星河模式时,便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那条光线了?
这些问题仍然没有答案…
但显然,已经不是这趟旅行能解开的。
……
唰!
一道强烈的光,冲击着昆罗山上空的云层!
明明是一束光,却搅动天地变色,风云骤起!
强烈的光,让所有观礼之人感到晕眩、不适,即便是那些在山巅之上的高手们!
很快,一阵强大的力量如浪潮一般铺开,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觉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敬畏、仰望!
韩墨悬于天空,缓缓下降,明明被山石遮挡,却偏偏能让每个人都看见!
那…便是成圣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