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小吃货(2 / 2)

盛连成忽然想起来,他中午带回来的软枣子放在外头冻着呢。

于是放下孙子,去抓了一把回来,放在小碗里,用清水洗了下。

“来,尝尝这个,可甜了。”盛连成端着碗进屋,送到孙子面前儿。

野生的软枣子都不大,跟盛连成大拇指肚差不多。

秋天在树上连吹带晒的,表皮都抽抽着,里面也没多少水分了。

刚才盛连成用清水洗了两遍,原本冻梆硬的软枣子外面化开,中间的心儿还有冰碴儿。

盛新华好奇的捏起一个放嘴里咬开,甜香里混着浓郁的果香,而且还冰冰凉凉的,小娃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盛希泰也过来,捏了个放在嘴里,“嗯,好吃,这个比秋天我哥他们从山里摘回来的还好吃,特别甜。”

盛希泰可是正宗的吃货,他这么说,那就代表了这冰冻的软枣子真好吃。

“你看,那说啥呢?秋天你们摘回来新鲜的,里头水分足,没那么甜。

这个在树上一秋加半冬,水分都快没了,那能不甜么?”

盛连成看着老儿子小孙子,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盛新华很显然挺喜欢这个软枣子,嘴里刚吃完,又捡了个往嘴里放。

南炕那边,张淑珍看见了,少不得要嘱咐两句。

“老头子,你看着点儿孩子,别让他吃太多啊,冻过的东西太凉了,你当心他吃多了拉肚子。”

孩子小,肠胃弱,不好吃太多凉的东西。

“知道了,放心吧。”盛连成还能没数儿么?

那碗里总共也没多少,十来个而已,还有盛希泰分着吃,没事儿。

果然,没多会儿,小碗里就空了,盛新华吃的正开心呢,低头一看,没了?

“爷、爷,没?”

盛新华端起小碗,送到盛连成眼前,瞪着大眼睛,一脸期盼的看着他爷爷,那意思碗里好吃的没了,再来点儿?

“哎呦,没有了啊?爷爷也没有了,要不然,明天爷爷上山摘去?”

盛连成拍了下巴掌,然后摊开手,表示自己也没有了。

盛新华把碗放下,抓起来爷爷的大手,反复看了好久,这才确定,爷爷是真没有好吃的了。

“没呀。”小家伙抽抽着脸,满眼失望。

“嗯呢,没了,明天爷爷去摘。”

盛连成顺着小孙子的话往下说,哄孩子嘛,话不能掉地上。

“摘。”盛新华点点头,发出个不太标准的音,那意思爷爷你记得去摘。

爷孙俩就这么你一句我一个字儿,一问一答还唠的挺好。

把南炕上那些人逗的不行,一个劲儿直乐。

没多会儿,饺子包完了。张淑珍一看,才四点多钟。

中午吃了一顿饭,这会儿都还不饿,现在就煮饺子有点儿早。

于是,张淑珍就说把盖帘先端外屋去,稍等一会儿再煮饺子。

“孙儿,你饿不饿啊?奶给你弄点儿吃的?”

大人不饿,盛新华不行啊,他现在断奶了,半下午得加餐,要不然饿得慌。

刚才吃那几个软枣子,根本不顶事儿,所以这会儿,多少得再添点儿。

张淑珍赶紧去冲了半碗麦乳精,然后再拿块儿大饼干过来,把饼干泡在麦乳精里面,泡软了,用勺喂盛新华吃。

盛新华断奶快半个月,早已经忘了母乳的事儿,也就不找了。

小娃嘴壮啥都吃,就着奶奶的手,一口一口的吃着饼干泡麦乳精。

不多会儿,半块儿大饼干,半碗麦乳精,就进了盛新华的肚子。

这不是正餐,只能算零嘴儿垫吧一口,所以张淑珍没让孩子吃太多,意思意思就行,等会儿还吃饺子呢。

盛新华也不懂这些,他只要有吃的就行,垫吧一口肚子里有底儿了,他就跑去找小叔玩。

五点半左右,点火烧水,等水烧开,张淑珍喊了盛连成去外头放挂鞭,这头煮饺子。

盛希平没跟着出去,而是抱着儿子,趴在窗台上,双手轻轻捂住盛新华耳朵,看外头放鞭炮。

小新华趴在窗台上,眼巴巴的瞅着外面,见外头有光闪烁,隐约能听见噼啪的动静。

小家伙可兴奋了,拍着小手乐得直蹦。

两百响的一挂小鞭,几下就放没了,盛新华还没看够呢,指着外头啊啊叫唤。

“得,等着过大年再,爸多买点儿鞭炮,让你看个够啊。”盛希平一看,赶紧哄。

可盛新华那么小,哪能听得懂啊,他就觉得没看过瘾,于是依旧指着外头。

盛希平一看,干脆抓起来儿子,来个举高高吧。

这一举,就连着举了十多下,满周岁的盛新华二十多斤沉了,饶是盛希平有劲儿,举的次数多了,也会觉得手臂酸。

盛新华才不管那些呢,他只知道好玩,在半空中手舞足蹈,咯咯儿直乐,也就忘了鞭炮的事儿。

不多时,饺子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一家老小热热闹闹围坐桌边,开始吃饺子。

“哎呦,这日子过的可真快啊,去年这时候,新华还躺在炕里边儿呢,你瞅瞅,今年他能坐着跟咱一起吃饭了。”

盛连成环顾一周,少了陈峰的身影,不由得有些失落难受。

可再一看身边可可爱爱的小孙子,那点儿失落也就没影儿了。

“那可不咋地?小孩长的多快啊?你等明年再,明年这时候,咱家又多一口人。

到那时候,三十晚上新华就能给你磕头拜年了。”

张淑珍一听也跟着笑了起来,住家过日子,一辈一辈的熬,不就是盼着子孙兴旺么?

眼见着盛家下一代一个接一个,作为爷爷奶奶,那还能不高兴?

“赶上啥时候,要是能领着一家子回老家看看就好了。

咱爹咱娘要是看见新华,不定多高兴呢。”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小年了,盛连成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忍不住念叨起来。

“咱现在这一大家子人呢,上班的上学的,哪有那个时间啊?

再说了,这么多人,一路上吃住啥的,哪一样儿不花钱?好不容易攒点儿,都扔道儿上了。”

张淑珍叹了口气,嫁到东北这些年,也就没生俩丫头之前,她领着仨小子回了趟山东老家。

后头孩子越来越多,出去一趟太麻烦,花钱也多,就舍不得往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