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2 / 2)

诸天武命 我叫排云掌 2431 字 2个月前

这样的意思并不明显,估计当权者也不会想到这里。

不过等形势进一步恶化,自然会有朝堂大佬动心的。

时间到了夏末,北方的旱情越发严重,部分地区的粮食已经确定绝收,流民数量一度达到了百万级别。

尤其是关中地域,因为之前千年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情况更加糟糕。

甚至已经出现了好几起流民冲击城外村庄,以及地主庄园的事儿。

也就是缺少那种振臂一呼,又拥有极大号召力的野心家,不然此时的关中要出大乱子。

并不是关中地域没有粮食,而是粮食被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以及地方衙门牢牢把持,根本就落不到普通百姓手里,情况才会那么糟糕。

不然,大乾承平百年也不是白过的,积累可是相当丰厚。

就算朝廷已经下令开仓赈济,地方官府衙门和大地主以及大商人勾结,拖拖拉拉将粮价抬得极高,这才缓慢一点点放出赈灾粮食。

他们可是要将百姓兜里的最后一点油水榨干,同时大肆扩张家族拥有的田地数量,猖狂得很。

与之相比,邻近的晋省同样遭遇旱灾,可情况却是要好得太多了。

林如海作为晋省布政使,可不会和地方豪强以及商人勾结。

再说了,晋省地方上已经没有了影响力巨大的豪强势力了,林如海又是多年经营,还是能够控制官府局面的。

至于地方上,那一票大中型煤矿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在灾情严重的时候还按正常发放薪水。

宁府控制的大型煤矿,干脆将薪水变作粮食发放,很轻易就稳定了人心,甚至还招募了更多的旷工。

说实在的,只要有足够的青壮劳力,煤矿的收入将大幅度提升,根本就用不着玩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压榨底层百姓。

其它大中型煤矿有样学样,一口气网罗了上百万青壮劳力,他们的家人自然也能活得下去。

其他存在一见,自然没胆子造次,导致同样受到了严重的旱灾,可晋省并没有出现多少流民。

地方官府在林如海的督促下,大搞以工代赈,将官道以及各种农田水利沟渠都修建到位。

甚至,还接受了众多煤矿的提请,组织大量劳力修建马拉轨道,将部分煤矿的马拉轨道连接在一起。

等官府反应过来,但凡通过马拉轨道连接的煤矿,已经开启了内部联通模式。

马拉的车厢,可不仅仅只是能够拉煤,还能拉人和其他货物,使得原本交通不便的煤矿矿区,一下子变得相当方便。

依托煤矿矿区新建成的村镇,对外交流也方便了许多,整个地域的形势都似乎盘活了一般。

这样的变化,叫地方官员莫名惊恐,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他们没胆子跟煤矿过不去,也没精力继续折腾那帮子流民,联通好些煤矿的马拉轨道也是他们组织修成的,眼下就是想要反悔都不可能了。

反正是以工代赈弄出来的,就算心中再不安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就是林如海都有些心惊,不过他并没有心慌。

毕竟,和贾蓉经常联系的他知晓,贾蓉这厮起码眼下没什么异心,知晓这个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更多的,也没必要太过计较,看着就是。

真要说起来,那马拉轨道还挺方便的,只是没有掌握在官府手里,多少叫地方官员们心中感觉不妥。

可拥有煤矿的权贵们,硬要说起来也都是自己人。

若是开发煤矿的,都是商人的话,估计晋省上下的官员,就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了。

雨雾江南

就算晋省的官府粮仓,也或多或少出了问题,对于晋省整体的形势影响不大。

倒不是粮食突然不重要了,而是大中型煤矿都有各自的粮食输入渠道,而且数量绝对叫晋省的宵小之辈绝望。

那么多粮食输入,就算煤矿里的粮食很少外流,也硬生生将可能起飞的粮价压住。

所以出现了奇葩的一幕,明明邻近两省都受到了严重的旱灾,但是两省具体的情况却是差距甚大。

当今自然没有客气,因为灾情被弄得有些焦头烂额,所以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一点都不留情。

林如海倒是没有升官,不过手头多了一个荫庇的名额。

也就是说,若是他愿意推荐的话,就算白丁也能直接成为官场里的一员。

不仅如此,还多了一个直接推荐进入国子监当监生的名额。

对于林如海来说,这样的奖励可有可无。

等时间到了贾蓉的马甲‘排山倒海’出书的时候,北方已经零零星星下了几场小雨。

虽然雨量不大,可对于干旱已久的北方来说,就跟甘露一般珍贵。

别的不说,一些补种的粮食,还有那么点子挽救的希望。

只不过南方的情况,则是越发糟糕了。

毕竟,夏季乃是南方各条河流的汛期,连绵雨水虽然下得不是那么凶猛,可架不住持续时间长啊。

蒸汽朋克世界归来的鸣人

加上地方水利设施各种问题频出,诀堤的已经不是一处两处了,当地百姓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只能说,南方官场很不正常,一旦遇到麻烦事儿,各种不足全都暴露出来了。

就算京城派来的几路钦差大臣,手持尚方宝剑杀得人头滚滚,也无法阻止水灾的泛滥。

没错,当今下了狠心,南方官场被清洗得那叫一个惨烈。

关键是,都到了这等份上了,结果还有大把的黑心商人,勾结地方官员囤积居奇,大肆哄抬物价。

地方上,兼并土地的事情越演越烈,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明抢这样骇人听闻的事儿。

本来富庶的南方,经过水灾的连绵洗礼,出现了大量逃难的流民,地方秩序受到了严重冲击。

甚至,有的地方都出现了杀官造反的大事。

一点都不夸张,越是富庶的地方,幺蛾子就越多。

要是官府控制得力还好说,偏偏不少官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

反而还主动参与了瓜分民财的行动之中,情况只会越发恶劣,坐镇南方的官场大佬,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真要说起来,此时南方百姓比北方灾民,过得更加苦逼。

北方那边,有贾蓉带着开国勋贵集团做了不少正经事,帮助朝廷减轻了太多的麻烦,灾民也受到了很好的安排。

主要是官府运转得力,虽说也出现了各种发灾难财的事情,起码没有出现百万流民聚集的大场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