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还有些疏漏。
“殿下勿虑,”**宽慰道:
“每天两个铜钱虽不多,却足以让他们积攒些许用于生活,改善生活质量,增添盼头。”
扶苏点头表示赞同。
很多小事只有实际经手时才明白其必要性。
“老弱病残怎么安置?” **细心询问。
“他们在皇庄中开垦耕田或养蚕种桑。或选择一些轻省工作交给健妇幼童。”
“记得雷火司设在咸阳郊外时我曾纳闷那些沃土为何无人耕作。原来是因山民时常下山滋扰。”
现在实行宽赦,各郡县闲置土地可再度利用。“
“对了,荒废土地也可分给无法服役者使用。就近安置,亦可增补税赋收入。”
“妙策!”扶苏眼前一亮。
二人皆心知朝廷看重的是大量野人劳动力,其余老幼病残只能尽力而为。
但仍需周全规划避免遗露。
“先生觉得还有什么未考虑之处吗?” 扶苏急切准备草拟详尽章程呈报给父皇。
此刻机会难得,趁父皇心情愉快定当答应许多请求。
“兵法讲究料敌以宽,施政也类似。”
“假设有上百万青壮入伍至京畿服役建桥修路。您可想过未来怎样安排这些归附者?”
“早有打算分流至北境屯垦戍边,其中优秀者收入麾下,广袤疆域总会有地方安身。”
** 提醒:“一切计划依赖月氏迁徙及邻邦恭顺。若月氏拒绝迁移怎么办?”
**试着测探扶苏心思变化。
“还真没考虑到。”扶苏陷入思索。
迹象显示月氏准备举家迁移并证实其物资采购。即便**箕准无魄力,但任何变数不能完全排除。
“我们的要求光明磊落,没什么需要隐瞒的。”
“燕国人肯定会问,为什么关山条约里没有提到这一条?”
“使臣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现在就有!来人,将国书递上来,请燕国君主签字盖章。”
公子扶桑忍不住大笑,结果牵动了伤口,痛得轻呼一声。
“大人,如果真按您说的办,礼部很快就要面临人才凋敝的局面了。”一位谋士漫不经心地说,“使臣原本就是消耗性的资源,所谓‘养士千日用在一朝’。”
小主,
“秦国什么都缺,但绝不缺希望扬名立万的人才。”
“殿下请放心,即便再多人遭遇不测,礼部依旧会人满为患。”
他接着解释道:“如果燕国答应了,我们便有了合法依据,去安置民众在该地区。如果他们拒绝并且擅 ** 害我秦使,那么发兵讨伐便是顺理成章之举。”
扶桑心中对此竟无半点波澜。“作为君主,维护百姓和国家利益,这才是天职。”
“大人也是这么想的。”
“下臣考虑着,什么时候起草一函正式文书送去燕国。”
“暂时维持箕州名义上的自治权,由秦官吏逐步接管实际管理。”
“不出二三十年,箕州恐怕就会因种种问题自行瓦解。”
“到那时,我们可以将之并入秦疆,设郡置县。”
谋士嘴角闪过一丝冷笑,看着燕国的读书人苦心钻研秦国的典章制度以求强国之道,“本座何等慈善,不如直接把燕国变成秦国的一郡一县,让你们的梦想实现吧?”
扶桑坚定地点头,“老师所言甚是。”
“蒙甘此人有能力,五千军卒足以震慑局面。”
“与殿下商讨此事,远比之前预期顺利得多,不必再费尽唇舌苦苦规劝了。”
“殿下……”
谋士左右张望一番,低声问道:“假如将来您登基为王,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