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河东扇子(2 / 2)

段晓棠常用的折扇,以竹片为骨纸张为面,不三不四地写上几个字,与之相比只有两个字形容——粗糙。

绫绢扇多为团扇,麦茎扇则是用麦秆编成扁带团绕成扇,这两种更为常见。

以祝明月的眼光看,许多堪称艺术品,段晓棠只用折扇,路走窄了。

当然段晓棠用折扇,除了幼时对风度翩翩的第一印象,还有能用扇面“胡作非为”的乐趣。

祝明月第一句话,就点出了谢元志的本业不是做扇子的。

谢元志也不隐瞒,“我原是将并州的刀剪铜镜运去两都分销,路上兼运些绛郡的云雕漆器,平阳的蜡烛。”他不生产货物,只是中间商。

谢元志原先去长安还是洛阳都不固定,但自从搭上恒荣祥的关系,秋冬专门跑长安运回毛衣毛线等御寒之物,不用运到并州,只在河东就能销得又快又好,赚得好大一笔,也是乱军兴起一年多,还能支持转行的原因。

祝明月不用看舆图,就明白谢元志不得不转行的原因,他的货源地、商路都为乱军所阻。并州暂时安稳,但与他合作的绛郡的漆器商、平阳的蜡烛商,兵祸之下焉存性命犹未可知。

谢元志长叹一声,“北边暂且去不得,恰好河东产扇,暂且用它糊口罢了。”

祝明月真心实意道:“确实精美无比。”

谢元志能收到如此多好扇子,要么转而养起匠人,要么河东当地真出好扇。

祝明月从长安出来千余里,每到一地若有时间必然探访市集,她当然知道真正的好东西都在豪门大户手里,但从市集上的“大路货”也能一窥当地特产。

许多东西在长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你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

就像她在长安时,并不知道河东产扇,印象中这些东西更像南方出产,终究是坐井观天了。

祝明月见猎心喜,“谢掌柜,我能选些扇子么?”

谢元志大方道:“祝娘子随意,当谢某送你的。”

只盼祝明月能记得这个情,在恒荣祥排队等货时,别让他等那么久。

祝明月摇摇头,“谢掌柜的情我承了,但这也是拿回去送人的。”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祝明月让赵璎珞选扇子,她与祝三齐去旁边和谢元志说话,主要打探北边的情况。

谢元志虽一年多没去过,好歹有些了解,随时等风波平定,重操旧业。

扇子只能糊口,发财还得靠老本行,毕竟恒荣祥的生意只能做半年。

祝明月发现北边的商路并未完全断绝,像李君璞赴任一般绕行便是。但谢元志这种走老的商户都暂时偃旗息鼓,想必不大太平,只有势力强横的豪商能试一试。

赵璎珞依照谈话时间选扇子,若是聊得长她就多选些,聊得短就少选一些。

等祝明月谈完,赵璎珞手边已经累积二十来把看的过去的扇子,多是竹扇。

麦茎扇长安多的是,若是四野庄上种麦子,他们也能自产。绫绢扇同理,长安什么样绢布绣样找不到,唯独竹扇少见些。

现代有些人因为扇、伞与“散”同音忌讳,大吴可没这般讲究。

两样都是精贵物,婚礼上要用团扇,许仙还借伞给白娘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