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急忙带着刘晓兰背着背篼朝菜市场跑去。
尽可能的买了菜市场上能看到的菜、肉和鸡蛋,两个人就朝门面走。
“大姐,让我来背。你背不来,走得慢。”刘晓兰想起门面里那么多客人,心里比刘晓玲还急。
“找得到路不?”
“这几步路。你放手。”刘晓兰是真急了,直接来抓刘晓玲背上的背篼。
刘晓玲取下背篼放开手,刘晓兰背着一个背篼还提着刘晓玲的背篼就冲了出去。
等刘晓玲到了门面,边月冰已经炒好了几个菜。饭桌上已经有人开始吃起来。
刘义祥拿个纸笔在边月冰旁边。不是记菜谱,而是在听边月冰背外面饭馆菜的价格,准备菜单。幸亏以前带着老妈在渝都吃了不少的饭馆,要不然连个价格都搞不明白。
“大家听好哦。我们这里可以不用粮票、油票,不要票的价格就要高点点……”刘晓玲说到半途就被打断了。
“晓得了。刚才不是说过了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晓玲,还煮一锅饭来。”
刘晓玲四下一看,哪里还有煮饭的灶?
厨房总共两个灶孔,一个炒菜一个在煮汤。
“你脑筋碍啊?不是还有摆摊的灶唛?”
也不怪边月冰骂,刘晓玲确实没想起。赶紧把推车上的灶提下来,就在街边发火现煮米饭。
当刘仁贵下班过来看到的就是这一番忙碌的场面。
看见刘晓玲正在街边生火,半天点不燃,刘仁贵上去替换下她,问道:“啷个就开张了喃?”
“被迫营业!”刘晓玲转身进去舀米淘洗去了。
“被迫营业?”刘仁贵不明所以,不过很快就沉浸在劳动的快乐当中去了。
杨柳跟春华开始还有些手足忙乱的样子,过不多久在晓兰的示范下就好了许多,问答也显得从容起来。
到最后最闲的就是刘晓玲了。
看着忙中不乱的样子,刘晓玲点点头,又去了厨房。
厨房是半开放的,一边临街。那时候可没人管烟气排放这些。
看见刘晓玲,边月冰把锅铲塞到刘晓玲手里,道:
“大女子,你来炒几个菜。我手都软了。”说完边月冰站到了一边,使劲揉她的手臂。
“回锅肉没得煮过的肉了,现在没得多的灶。”边月冰提醒刘晓玲。
“妈,你出去说一下,就说事先没准备,凡是回锅肉的改成盐煎肉,不干的就算了。”
边月冰出去一说,顾客们都还答应了。
为啥大家这么通情达理?其实盐煎肉还要贵二分钱,现在按照回锅肉价格收钱,顾客也不是傻的,当然愿意。
一路忙乱,当然,这是指厨房里。中午将近两点钟的时候,终于没了客人。
中午这餐,刘晓玲和边月冰是轮番上阵,两个人的小手臂都酸软了。
轮到自己吃饭弄菜,刘晓玲和边月冰都不想动,还是刘仁贵主厨。
刘晓玲找了个调羹(小汤勺)吃饭,手抖得抓不住筷子。
边月冰也是一样,也换成了调羹。
“老汉,你去上班嘛。要打两点了。”刘晓玲道。
刘仁贵紧刨了几下,放下碗就开跑。再耽搁上班就要迟到了,好在离厂比较近。
“大堂哥,下午让晓兰带你去农贸市场买两个煤球灶回来,中午这顿就是灶孔不够。”
“嗯。”
“春华,等会锅洗干净后多煮点肉,晚上做回锅肉怕不够……”刘晓玲一边想一边安排。
看来家里面还要多放几个泡菜坛子。蜀菜多用泡椒泡姜,厨房这两坛怕是不够用。
又看了看剩下的小菜,怕也是不够。又安排晓兰去买灶的时候顺便买点小菜和肉回来。
“明天早上还要记得买鱼,联系一下菜市场做酸菜的,今后定点采购。”
“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