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日起,就进入了数九寒天。
也就到了徐氏眼中寒冷的冬天。
火房可以用了。
这里的火房,不是简简单单的丢柴火去烧,而是有分步骤的。
枯了的草做火引,在干燥的被劈成一块块的柴火上,架上一根树桩。
这边的气候湿润,一到冬天,阴冷的气息能把堆放在院子里的木柴弄得湿润润的,每家每户都会在厨房或者其他有遮蔽的地方放置干燥的木柴。
为了一整个冬天的火,这些干燥的木柴可不能无限制的烧。
人们会把院子里湿润的树桩和柴火架在干燥的木柴上,等烧一段时间,里面的水分就会被烤干,就能烧起来了。
只要能点燃,院子里的木柴倒是能随便用。
因为这样的木柴在山上随时能弄到。
在火堆的后方,用石头垒了半圆形的“墙壁”,在那上面,可以放个壶烧水,或者放上锅,贴几个饼子吃。
家里人少的,都可以不用开灶了。
外面阴雨绵绵。
细小的雨水像凝结成了实体,手一捞,就像穿过一片水雾,还是冷藏过的,冰得瘆人。
李氏改了棉衣后,省下了一点边角的棉花,给林晓禾缝了一双棉手套。
林晓禾躲在火房里没出门,这棉手套还没有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