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背靠大树好乘凉(1 / 2)

孙和韵的打算,明显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他与其他六人立国只有三千人不同,他不但有三千人属下。

还有一个中华的守备团两千人,在南面不远处驻扎。

罗州城离马六甲的北部边界,只有数十里,若要支援也就是两个时辰的路程。

万一自己这边开局不利,好歹还有个后手不是。

不管怎么说,这个离中华最近的都城,就此定下来了。

罗州也是离宝岛最近的一处地方,当陈兴祖和谭淡定他们,还在沙漠里为都城选址发愁的时候。

大韩帝国的都城,地基都打好了。

不但排水渠已经挖好了,就连正负零都出来了。

到底是和陈兴显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人,做起事来都不拘小节。

陈兴显利益至上,不择手段、不拘泥于细节的性格,也在时刻影响着这群老部下。

孙和韵并没有建立大韩帝国第一镇,他将这个加强团一分为三,建立了三个加强营。

一个营拱卫国都,两个营放在了北线,准备拓展自己的疆土。

孙和韵把自己的背后完全放弃,交给了淡马锡守备区的守备团。

再说了,若是陈兴显想动他,也不容他此刻有招架之力。

......

王牧之一船接着一船,给陈兴祖和谭淡定运送免费劳动力的时候,陈阿三才刚刚抵达南州。

随着属于大齐帝国的一个巡逻舰队,和一个加强团抵达这里。

驻守在这里的一个陆军营,就搭载战舰前往中州归队。

现成的港口、现成的城市,这让陈阿三欣慰了不少。

陈阿三明白自己的大齐帝国,在中华的体系下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他一定要牢牢的控制住南州,要保证西洋和大西洋航线的稳定,保障中华海军可以自由航行在所有的大洋上。

因为除了胜利,中华无路可走。

而且安州和安北州,这两个国家的贸易线路,也要经过南州。

位于西牛贺洲的这三个国家非常特殊,由于远离中华传统区域太过遥远。

导致这里一直没有多少中华民族的移民,只有一些敢于开拓商栈的商人。

面对这种困境,陈兴显想到了卞良的情报司。

具体来说是情报司分布在大明的那些探子们。

大明百姓移民到中华,首选北方六省和南洋。

因为这些地方近,与大明的气候也非常相似。

南方的省份就下南洋,北方的省份就北上六省。

其次这些移民才会选择北国或是南瞻部洲。

南瞻部洲的移民,更多是强制送过去的,当然也有被王牧之骗过去的。

至于那些分布在大东洋和西洋上的岛屿,则很少有普通百姓愿意前往。

但还是有三类人看在钱的面子上,勉强移民到这些地方。

第一类就是官方的加煤站和加水站,以及总理衙门派驻当地的官员。

这些人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已必须生活在这里。

文渊阁的大学士,甚至给所有参加科考的考生立下了规矩。

任何被录取的考生,都要首先前往这些边远地区任职五年以上。

还对这种行为美其名曰,“劳其心智、空乏其身!”

想当官,就得先吃苦。

就得先去这种想花钱都花不出去的地方,历练一番。

第二类是商人建设的商栈,商人是闻着钱味来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