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方也在小议事厅。
这个议厅在议馆的另一端,和晋方遥遥相对。
冯莹坐在一侧,为萧呈和冯家长辈端茶倒水,极尽小意。
冯敬尧说到上次和议,还是在十四年前,并州。
使臣们唏嘘不已。
不知是谁突然就提到了谢献将军。
“谢将军健在时,晋人敢不畏齐?”
谢献的名字一出,厅里突然便沉滞下来。
齐国的衰落,似乎正是从那一场战事开始的。
冯敬尧轻咳一声,饮一口茶,说道:“打打停停已是常态,不必对晋方抱有太大的期许,缓兵之计耳。”
众人点头。
萧呈神情没什么变化,不愠不火地道:
“朕有一计,只看晋国应是不应。”
冯敬尧知道皇帝是有主意的,并非延平帝萧珏那种无脑之人,甚至比死去的怀仁太子萧灼更有帝王相。
冯家百年公卿世家,几经沉浮,跟着萧氏立国,个中根源了如指掌。
“陛下何计?”
萧呈道:“和议在一個和字。我方议书,晋不同意。晋方议书,我方不肯。那争来争去,必是谁也说不服谁,和议陷入僵局,难不成再要大动干戈?”
他轻轻一笑,“晋方不想打,那就得和。届时我提议,双方以三道试题作赌。谁胜,信州便归谁,端看晋方允是不允……”
冯敬尧道:“题由何人出?”
萧呈道:“晋一题,齐一题,云川出一题。”
听上去极是公平,冯敬尧却觉得儿戏了。
“陛下可有把握说服晋方认可?”
萧呈反问:“尚书令可有把握,让晋方让步,还我信州?”
这话难住冯敬尧了。
信州眼下是晋国的实占区,要让人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比登天还难。
所以,萧呈的办法成与不成其实都是绝境里寻求的一线生机。晋国同意,当然好,不同意,其实也没有更大的损失。
冯敬尧道:“计是可成。但如何说服晋方同意,是个问题。”
冯敬廷在一旁坐了许久冷板凳,身为皇帝的岳父,他觉得自己可以表个态,“依臣愚见,我方可从两者入手。”
萧呈问:“府君说说看。”
冯敬廷道:“其一,由臣去找臣的不孝女,或可从裴獗入手。其二,晋太后骄横好胜。找到机会,激她一激,只问她晋廷敢不敢赌……”
萧呈笑了下。
冯敬尧却垮下脸来。
对这个不争气的幼弟,他素来是看不上的,语气也严厉。
“十二娘都不肯认你,还帮你说动裴獗?异想天开。”
冯敬廷耳根发红,“长兄,那天阿蕴表态了,我们父女也已经冰释前嫌……”
冯敬尧哼声,不想跟他多说。
但望向萧呈时,却流露出一抹复杂的微笑。
“陛下。”他拱手,“臣以为,从晋太后入手,倒不失为良策……”
-
李桑若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走出更衣室。
议馆是个“回”字形构造,木质长廊笔直一条,可以一眼望到对面。
她看到萧呈站在长廊另一头,面如冠玉,眸似点漆,那世家贵子的风华,实在令人眼热。
李宗训对外说,自己出自陇西李氏。
其实从他祖爷爷起,都只是陇西李的旁支,以前在族内本家是说不上话的,到了李宗训父亲那一代,才因为改朝换代立下大功,鹞子翻身,改头换脸。
但一个世家的底蕴是子孙数代培养出来的,李桑若出自世家,却又向往更为显赫的世家,例如南齐的袁谢王萧。
有这层心思,她看萧呈就尊贵无比。
再想到萧呈跟冯十二娘的关系,更是动了些心思。
她唇角带笑,迎了上去。
“齐君。”
珠光宝气,高髻环佩,这个临朝太后可谓富丽堂皇,相比她隆重的仪态,萧呈看上去更显清贵俊雅。
“太后。”
二人在长廊上互相行礼,谁也没有回避。
不远处有侍卫看到,都远远站着,不敢过来。
李桑若觉得这是大好时期,笑一下,侧身走到长廊的栏杆前,望着只有案椅和桌具的园子。
“议馆准备仓促,少了些花朵。要是这园子里种满花,今日我和齐君在此,心境定是不同。”
萧呈负手而立,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这个时季,花都谢了。”
李桑若笑了一声,“这其实难不倒你我。冬花夏雪,身为帝王还不是想要就要?”
萧呈眉头微微一蹙。
同在权力巅峰,他和李桑若在欲望上是不同的。
“齐君可知,这议馆出自冯十二娘之手?”
萧呈面色平淡,“略有耳闻。”
李桑若轻轻一笑。
“可惜了。齐君本该有一贤妻,却是世事蹉跎……”
萧呈没有回头,“太后找朕,不是为了说这些伤心事吧?”
他背后的吉祥低下了头。
明明陛下有事想找李桑若,可陛下只字不提,只是“偶遇”就把晋太后托举起来……
比起他家主子,这位太后到底还是落了下乘啊。吉祥想着这个,头垂得更低了,生怕让晋太后看出自己的心思。
李桑若显然不会去注意一个仆从。
她看着萧呈道:“哀家原本以为齐君会力排众议,将归还齐方俘虏,例在议书上……”
萧呈就像听不懂她的话似的,淡淡道:
“交换俘虏本是惯例,和议前已与贵国达成一致。太后要变卦不成?”
李桑若莞尔,“齐君明白哀家说的是什么。冯十二娘本是齐君之妻,战时到晋国为俘,与令妹萧榕一样,当在和议后交还。可哀家看到的俘虏名册里,并无冯十二娘名讳,这是为何?”
萧呈笑道:“太后也说了,世事蹉跎,冯十二娘既已嫁人,朕岂有强求之理?”
李桑若暗自冷笑。
男人啊,最会口是心非。
李桑若道:“齐君何不补充一份俘虏名册?哀家看着要是满意,或就允了呢?”
萧呈眯起眼看她,这次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