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李进急匆匆的,拿着一道军令便赶了回来。
李越撇了一眼,便对李进说:“拿出去宣读吧。”
我张鲁,原是汉中太守,本应造福百姓,拯救难民于水火,然,却听信奸贼杨松谗言,不知百姓疾苦,涂害生灵。今特下罪己诏,闭门思过,永不参政,今阴平县尉李越,治理阴平有功,体恤民情,百姓爱戴,乃是真正的父母官。即日起,阴平县尉李越为汉中代理太守,统管汉中兵权及大小事务,若有反抗者,视为造反。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越任汉中代理太守,统领军政。
李越命令阎芝将张鲁手令,抄写了十几份,分发到各个县城。
管理整个汉中,可非治理小小阴平那样简单,李越看了一眼汉中的账目以及人口登记,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东汉末年,汉中人口约十八万左右,这还不包括没有登记的难民,如果加上那些难民,估计怎么也得二十多万。
统帅将领,带兵打仗,对李越而言,可能会轻松一点,如果治理百姓,李越绝对不知从何下手,此时他更加期盼,阎圃的到来。
自从李越占领了汉宁郡,他并没有像在阴平那样,分地分粮。也没有着急抄没太守府和杨氏宗族世家,他只等阎圃来到后,和他商议。
但是军队的整顿,李越却是十分的在意。
李越让李乾和阎芝,收拢汉宁的将士,如果愿意卸甲归田的,他绝对不会拦着。
李乾整顿兵马,除去回家的,总共1100名,加上李进的200玉林军,现在汉宁郡守军1300人,那可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李越命阎芝为主将,统帅除玉林军以外的所有兵马。
人家立了大功,怎么也得给点甜头。
安顿好兵马后,李越带着李进出城几日,提着酒肉,前往阳平大牢,他们要去找杨任聊一聊。
此时的杨任披头散,看着李越来了,笑着说:“恭喜李县尉,不,是不是应该叫李太守了?”
李越陪笑,看向杨任说:“杨将军莫嘲笑我,我本意并非如此啊,我只是想在那阴平安度一生,哪层想张鲁和杨松不容啊。”
李越摇了摇手笑着说:“不提了,这次来就是找你喝酒。”
杨任眼睛盯着李越,心中疑惑,但是并没有说话。
李越接着说:“这次来呢,还要感谢将军,厚葬了我那十一位兄弟,你手下的部将,给我说明了那日的情况,我的那十一位兄弟都是好样的。”
说着,李越眼中便留下了眼泪。
李越带着哭腔接着说:“杨将军,你说恭喜我做了汉中太守,可是我的那些兄弟的命却回不来了,这还有啥好恭喜的。我宁可不要这汉宁郡,也不想我的几位好哥哥,为我而死啊。”
杨任看着眼前的李越,心中感觉他并不是伪装出来的样子,只是回了一句:“臣为君死,理所应当。”
李越接着问道:“何为君?何为臣?命本来都一样,哪有高低贵贱。我们都是贫苦出身,都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都是为了以后有个安居场所,才聚到一起的,我们都是兄弟。”
李越突然对着杨任说:“你走吧,既然汉宁郡攻下来了,我留着你在这里也没用了,也赶快回家去吧,去和你的家人团聚去吧。”
杨任愣在原地,看着李越说:“李越,你不恨我?”
李越大声吼道:“我当然恨你,我想将你碎尸万段。但我知道,你是将军,将令不可违,错在张鲁,错在那杨松,不在你。你家中也有妻儿,我若杀了你,他们怎么办?我李越,还不至于是一个丧尽天良的人。”
杨任,此刻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越的将士对他都是忠心耿耿,甚至愿意去死。
因为李越真的把部将,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把拯救黎民百姓,当成了己任,李越心怀天下,并非这小小的汉中。
杨任对着李越拱手感谢,准备离去。
李越突然叫住了杨任,然后说:“杨将军,在下有个请求,不知道杨将军是否愿意帮忙。”
杨任心中一惊,心中暗想:“难道李越这翻表现是演给我看的?最终的目的是这个请求?”
带着心中的疑惑,杨任警惕的看着李越说:“什么事?”
李越带着点哭腔说:“我想让杨将军,带我去那十一个兄弟的坟前,去看看。”
杨任彻底愣住了,心中自责,误会了这李越,他急忙回应到:“在下愿意陪李县……不…是李太守前往。”
李越高兴的说:“那将军换身干净衣服,我和三弟半个时辰后,在城门口等你。”
杨任听罢,急忙转身就走,换衣服去了。
看着杨任离去的背影,李越心中泛起了波澜,心中暗想:“李越啊,李越,你真的变了,你真的对不起刘大哥和裴大哥啊,你为了收服这个杨任,竟然假惺惺的演了一场戏,你难道忘了初心了吗?”
原来就在几日前,李越突然发现,杨昂和杨任,并非是杨松的亲兄弟,而杨松和杨柏两个是亲兄弟。
他们只是出自同一个世家大族,分两个支脉,杨松那一支家财万贯,而杨昂和杨任虽然是将军,但是处处受宗族排挤,过得并不是太富裕。
杨松和杨昂,虽然为了同一个宗族一致对外,但是内部的争斗却连连不断。
知道这个信息后,李越认为只要有任何的可乘之机,他都要尝试。
李越考虑到,此次张卫派军回援,带的兵马不会太多,现在张卫一定不知道汉宁已经沦陷了,只要他敢来,那肯定是走不了了。
如果张卫被留下了,那巴郡的三万兵马,可都全在杨昂手中。
如此众多的兵马,李越能不眼馋?打不过,只能劝降。
思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那就只有杨昂的亲弟弟——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