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情绪低落的柴绍并没有发现李世民的异样,他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声音温润的道:“世民,为兄家中有事,便先走了。”
说罢罢不待李世民回答,他也上了自己的马,策马缓缓离开营地。
见一个两个的离开这么快,李世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还是转身往军营而去。
—
离开军营后,之玉没回她的护国公主府,而是去了皇宫。
御书房,嬴政看着书桌上的高高叠起的奏折,越看心越烦。
都是些什么东西,一个两个的,都想插手玉儿的婚姻大事,也不看看自家儿子长什么样,配得上他的玉儿不。
就这些大臣家中的那些歪瓜裂枣,给玉儿提鞋都不配.......
“拜见护国公主。”
就在嬴政烦躁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太监说话的声音。
“父皇可在里面?”
“回公主,在的
“陛下说,公主若是前来,不必禀报,可以直接进去。”
之玉颔首,谢过了守在门外的太监后,便推门而入,笑意盈盈的道:
“父皇,儿臣来了。”
看着一身红衣肆意张扬的之玉,嬴政眼中泛起了几分慈爱。
虽说与上一个世界相比,玉儿的容貌变了,但她身上那肆意洒脱的劲,还是一如既往.......
“玉儿怎这个时候前来?”
之玉耸肩,“父皇,孩儿把瓦岗寨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就等着宇文化及带人过去呢。”
嬴政微微点头,“嗯,通知瓦岗寨的人,务必要让他有去无回。”
之玉瞟了一眼桌子上的奏折,淡淡笑道:“父皇的政务还没处理?”
嬴政没好气的摆了摆手,“这无需处理。”
闻言之玉也不多问,自顾自的找了个位置坐下后,便提议道:“父皇,你看我大隋是否要加一个武举才对?”
嬴政点头,“是该加武举。”
“改日朕就召朝中大臣来商议此事。”
见嬴政听了她的建议,之玉点了点头,“父皇,儿臣想出去游历。”
“什么?”
听到之玉的话,原本淡然的嬴政瞬间不淡定了。
之玉无奈摇头,重复道:“父皇,儿臣想出去游历。”
嬴政抬手,制止住了之玉的话,“此事玉儿无需再提。”
“朕过些日子,要去南方巡游,朝中不能没人主持大局,所以玉儿你还是留在洛阳吧。”
之玉:“........”
“父皇,我如今才十几岁,正是游历的时候。”
嬴政似笑非笑的看了之玉一眼,“是吗?”
之玉耸肩,“不然呢。”
“我是父皇的女儿,我有多少岁,我想父皇应该最清楚吧?”
嬴政没回去的看来之玉一眼,“如今距离大秦已过八百年。 ”
“这后世的山河,朕还没看过呢。”
之玉眨了眨眼,可怜巴巴的道:“父皇,我也没有。”
嬴政呵呵一笑:“玉儿,你觉得你这话父皇信吗?”
之玉点头,“我说的话,父皇自然是信的。”
嬴政摇头,似笑非笑的看着之玉道:“你想游历,待将来大隋安定了也不迟。”
“这几年百姓受难了,为父身为皇帝,得亲自去民间安抚百姓。”
之玉闻言笑得一脸的揶揄:“父皇,比起你,我觉得百姓更想见的,是儿臣。”
“儿臣在百姓的心中,可是比父皇你还要英明神武百倍呢。”
嬴政黑脸,“正是这样,朕才要去巡游,不然大隋百姓,岂不只知护国公主,不知天子?”
之玉眨了眨眼,“所以父皇这是怕我功高震主?”
嬴政没好气的看了之玉一眼,“朕的江山和皇位都是你的,怕你功高震主做什么。”
“你也别顾左右而言他,听说如今的南方发展得一片繁荣,朕还没见识过呢,如今好不容易闲下来,朕得去看看。”
听到嬴政的虎丘,之玉无比扶额,“父皇,我看你不是想去巡游,你是想把政务扔给我。”
嬴政摇头,“朕是出了名的勤勉,会做这种事?”
之玉点头,斩钉截铁的道:“会。”
嬴政:“...........”
“你再说,朕明日就封你为太女。”
之玉耸肩,“父皇如果不怕被朝中言官骂昏君的话,这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你的江山只能交给我,什么时候封我为太女都是可以的。”
嬴政:“.........”
不孝女。
—
翌日,嬴政在朝堂上窜宣布,说他要出去巡游天下,朝中政务全权交给之玉处理。
说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把代表皇帝权威的玉玺交给了之玉。又派人在龙椅旁放了个椅子,让之玉坐那里监国。
文武百官见此情形,也忙出来阻挡抵制一条龙,陛下再怎么宠爱护国公主?也得有限度。
如今护国公主的待遇,比当初元德太子的还要好上三分,陛下这样,岂不乱了祖宗礼法。
看着下面一群苦口婆心的大臣,嬴政烦躁至极,指着金銮殿中的柱子冷声道:“一群老古董,想死直接撞柱子上,别在这里聒噪惹朕心烦。”
随着嬴政话音落下,金銮殿瞬间安静了。
下面跪着的大臣,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嬴政,仿佛嬴政是什么千古昏君。
半晌,金銮殿上爆发出来此起彼伏的声音。
“陛下,祖宗礼法不可违。”
“陛下膝下皇子众多,怎能让护国公主监国? ”
“还请陛下收回臣命。”
“陛下切莫意气行事,公主年岁还小,怎能监国。”
听着下面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嬴政微微皱眉,霸气朝外面道:“来人。”
随着嬴政话音落下,金銮殿外冲进了几十个士兵。
嬴政看向下面跪着的大臣,淡淡吩咐道:“全部拖下去。“
“是,陛下。”
“陛下,祖宗礼法不可乱。”
“陛下,从来没有公主监国的说法,还请陛下三思啊。 ”
被拖出去的大臣见嬴政铁了心想让之玉见监国,不由歇斯底里的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