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力挽狂澜,大隋女帝(33)(2 / 2)

看到之玉似笑非笑的表情,还沉浸在自己儿子位同丞相喜悦中的李渊,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他有些讶异的看向之玉,又看了看他旁边站着的李建成。

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之玉见李渊没有反应,淡淡笑道:

“如今李大人入尚书府,职位比唐国公你的高。”

“你为父,李大人为子。”

“你官位比他低的话不太好,比他高的话,我大隋又没有这样的职位..............”

听到之玉这么说,李建成连忙上前,“公主,臣可以...........”

“公主殿下,臣年老,恐不能胜任如今的职位,还请公主答应臣告老还乡。”

李建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渊打断了。

他明白之玉的意思,如今老大位同丞相,老二在司农局,他的三女儿在军营。

若是他这个当爹的还在朝中,怕是会引起皇室的怀疑..................

李渊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在心中纠结了一番后,他便主动站出来辞官了。

见此之玉欣慰的笑了笑,“既然如此,唐国公,本宫就不留你了。”

李渊低头,恭敬的拱手道:“多谢公主。”

把李渊送走后,之玉提拔了许多人,特别是前段在公主府考试的人。

她那个时候,明着是在招谋士,实际上,却也在防着如今的事情发生。

若朝中官员纷纷告假,她手中无人,那她拿什么和这些世家的官员斗?

被提拔的人,也有些受宠若惊,他们在公主府还没待多久呢,如今竟然就进朝堂了。

而且,这官位还不低.................

之玉派去的御医,一日之内,把所有告假的官员家都走了一遍。

太阳落山之前,这些御医紧赶慢赶,纷纷来到了朝堂。

“臣等,拜见公主。”

几个年老的御医背着药箱,彬彬有礼的对之玉行礼道。

之玉颔首,“诸位不必客气。 ”

“本宫看许多大人都告病假了,怎么样,他们的病可严重?”

听到之玉的话,为首的御医惭愧的摇了摇头,一脸唏嘘的道:“回禀公主,这些大人,都病的不轻。”

“他们往后,怕是不能再操劳了。”

闻言之玉微微皱眉,“何为不能操劳?”

“这些大人为官一方,若不能操劳,他们怎么.......”

“唉......”

之玉话说到一半,御医便长吁短叹的摇了摇头,一年可惜的道:“公主,这些大人病的都不轻,若是再操劳下去,恐会有性命之忧。”

“什么?”

“这么严重吗?”

之玉努力压制唇角的笑意,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惊慌失措的道。

御医点头,“公主,臣从医数十载,都拿这些大人的病没有办法........”

听到御医肯定的话,之玉唏嘘的摇了摇头,“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没想到,朝中竟有这么多大人带病在身。”

“这些大人也真是的,有病也不说,竟强撑到现在。”

“我大隋的政务这么多,也不知这段时间有没有累到他们。”

御医低头,掩下眼中的情绪,长吁短叹的道:“公主,想来..........,这些大人就是这些日子累着了,这才突然发病的。”

之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来人,传本宫旨意,凡今日告病在家的大人,从今往后,辞去一切职务,本宫要让他们在家中安心养病。”

“他们为了我大隋操劳至此,本宫又怎忍心他们伤害自己的身体 。”

说完之玉看向旁边候着的太监,“高公公,你是父皇身边的老人,这些旨意,就由你去传达吧。 ”

“如此,也能显现本宫对这些大人的关心。”

头发花白的高公公闻言,低头应了一声,“是,公主。”

之玉长叹了口气,“高公公 ,记得替本宫慰问诸位大人。”

“告诉他们,等本宫空闲了,一定亲自去看他们。”

高公公闻言,头埋得更低了:“是,谨遵公主吩咐。”

之玉见此满意一笑,让人写了圣旨,拿出玉玺就是一顿盖。

当天晚上,告病在家的大臣看着手中的圣旨,全部傻眼在当场 。

护国公主,怎么不来求他们?

他们集体告假,护国公主就不怕国家机关无法运行吗?

这与他们想的,怎么完全不一样。

公主初掌权,遇到这样子的事情,不该六神无主,亲自跑来求他们去上朝吗?

她是怎么敢把他们的官职都罢免了的,她就不怕陛下怪罪,不怕国家机关运行不了吗?

洛阳城中,被之玉罢官的人彻夜难眠。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他们的家族,正遭受着致命的打击..........

江南一座豪宅里,嬴政一身龙袍,气质凌厉的坐在椅子上。

他的下面,跪了乌泱泱一群人。

“陛下,虞家的人,都在这里了。”

一个士兵小跑上来,对嬴政恭敬的拱手道。

闻言嬴政点了点头,目光冷冽,没有任何温度的看向地上跪着的众人。

“陛下,敢问我虞家犯了何事?”

“陛下为何要把我虞家全部抓住。”

跪在前头的虞家家主忍着害怕,直视嬴政的目光问道。

嬴政冷冷一笑,浑身气势磅礴,让人无形中生出害怕之情。

“你虞家,做了不该做的事,威胁了不该威胁的人。

嬴政的话,让虞家主有些懵,“还请陛下明示。”

嬴政好整以暇的看了虞家主一眼,“你......,治下不严,发配北方修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