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山南再靠过去,有献媚之嫌,大王心中不悦。”
尚巴志想了想,随即抬头道:“爹,您还记得儿子为什么劝您去王都问此事吗?”
“自然记得。”尚思绍道:“当初你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为父务必劝说大王接受。”
“可现在……”
“儿子记得,中原有古话。”尚巴志道:“天受而不取,必受其乱。”
“意思就是老天给的机会如果不珍惜,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爹,王上不去中山,您可以去啊。”
“嗯?”
听到这话,尚思绍微微皱眉,轻声道:“越过大王直接去见大明亲王?这要是让大王知道了……”
“他知道就知道,有什么。”尚巴志低声道:“爹,在这样大王手下做事,您不觉得憋闷吗?”
“若有朝一日儿子也在这种大王手下做事,肯定是受不了的。”
一般情况下,老子如果听到儿子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肯定会暴跳如雷,先抡几个大耳刮子上去再说。
可尚思绍却没有,他非但没生气,反而仔细去想儿子的话,眼中甚至露出几分赞许来。
“羽翼未丰之前,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尚思绍笑着对儿子道:“现在是在佐敷,若是在王都……”
“这话儿子也就只能和您说。”尚巴志道:“爹,您仔细想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能获得大明鲁王的支持,您为何做不了这个山南王?”
“他统治山南已经足够久了,您看看现在的山南,哪有一国的样子。”
“大明亲王的支持,哪有那么容易获得。”
尚思绍轻轻摇头,道:“爹不过是一任按司,贸然请见亲王,实在是……”
“如果您给鲁王殿下送上大礼呢?”
尚巴志直接开口道:“您忘了,前些日子,有些倭人从东瀛出海,船只搁浅在岸边了?”
“您当时还要对他们礼遇,是儿子说不能给他们好脸色,让您带人卸了他们的兵刃,现在不是还关着吗?”
“这些倭人,就是献给大明亲王最好的礼物啊。”
听到这话,尚思绍当真反应了一下,半晌之后才想通,问道:“这行吗?”
“肯定性!”尚巴志直接道:“爹您想,往常的时候,咱们经常能看到从海上往大明去的倭人,可最近这半月以来,往返的船只都少了。”
“为何?这一定是大明对倭人动手了!”
“儿子想,这次大明亲王来琉球,肯定也和东瀛人脱不开干系。”
“既然东瀛是大明的死敌,那我们献上东瀛倭人俘虏,不就是投其所好吗?”
尚思绍听得有些发愣,费了好一会儿功夫才弄明白儿子说的是什么。
他随即面露轻笑,拍着儿子的手掌道:“儿,你这些想法都是从哪蹦出来的?”
“这些事就算摆在爹眼前,爹也看不透。”
“您给儿子带回来的书,儿子都看了,也都看懂了。”尚巴志回了一句,又道:“爹,此事绝对能办!”
“大明一定是要对东瀛动手了,所以亲王才会来咱们琉球的。”
“不过就算是机会,进也不能直接去面见大明鲁王,应该先休书一封,说咱们手里有倭人,问大明亲王应该怎么处置。”
“由此也能试探大明的态度,亦能清楚鲁王殿下的态度。”
“如果鲁王殿下让咱们把人带过去,那就是顺理成章。”
“若鲁王殿下没这么说,那咱们就先等等,向鲁王殿下上书献俘,也不犯忌讳。”
听到这些话,尚思绍就知道自己儿子早就把所有的事都想好了,前后谋划事无巨细。
把相关的人都算进去了,既让山南王说不出话来,又能给他们一个接近大明亲王的机会,还不犯忌讳,一举三得。
“嗯,爹明日就办。”尚思绍又摸了摸儿子的头,面上全是欣慰。
就算为了儿子,他也要拼上这一把。
……
翌日,上午。
朱檀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才从睡梦中清醒,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在晃。
这么多天都过去了,他还是不能适应在海上睡觉,每次都睡得很轻。
他也不是不能上琉球岛上居住,只是朱檀明白,一旦自己住下了,那后面的事会更多。
那个中山国主武宁,肯定会想方设法地往他房里塞女子,极尽讨好之能事。
朱檀从不觉得自己是君子,别人送女子,他该收也能收,但这次不一样。
这次出海,他代表的是大明朝堂,这算是国事访问了。
如果他在浦添城内骄奢淫逸,这消息一旦传回朝廷,不是给老爷子上眼药吗?
他可没那么蠢。
朱檀刚起身,马和就躬着身子进来了,到了朱檀身前,行礼低声道:“殿下,中山王一早就来了,一直在下面等着,说有要事想和您说。”
“要事,什么要事?”
朱檀有些不耐烦,皱眉道:“让他准备的人,他都集结好了?”
“奴婢没见中山国有什么大动作。”马和低声道:“不过中山王不是自己来的,这次带了一个属官,还有十几名女子。”
“女子,好看吗?”
“额……”马和没想到朱檀会这么问,忽然卡了一下,而后赶忙道:“那个,奴婢不好说。”
“不好说,那就是没法看了。”
朱檀摇头,道:“你去告诉武宁,他可以上来,但女子就不必了,没有这个先例。”
“本王又不是色中饿鬼。”
“是。”
“哦对了,如果他执意要送,那就收下,奖给有功的将士暖床。”
朱檀捏了捏鼻子,道:“后面正好带澎湖去,多生孩子。”
这话马和根本就接不住,只是点了点头,快步下去了。
朱檀也不更衣洗漱,就这么懒散地靠在床上,拿起手边的凉茶喝了一大口。
武宁昨天答应得好好的,看着欢呼雀跃,今天却没动作,看起来他身边还是有聪明人的。
不过这也没关系,朱檀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中山国独自修建港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