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平日里军法练着。
为的就是今日。
锦衣卫们虽然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不免有些慌乱。
他们本就是奉命行事,再加上朱檀的身份摆在那里,他们也不敢真刀真枪地动手,只能被动地招架着。
只听得一阵刀剑碰撞之声,伴随着几声闷哼。
不过片刻功夫,几名锦衣卫便都被朱檀的亲兵给制服在地,动弹不得。
“殿下!”那锦衣卫首领被两名亲兵死死地按在地上,挣扎着抬起头,满脸通红地喊道,“您这是要谋反吗?”
“谋反?”
朱檀冷笑一声,走到那锦衣卫首领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道:
“我若是想谋反,还会等到现在?回去告诉我父皇,我是不可能回去的!”
说罢,朱檀一挥手,示意亲兵将几名锦衣卫放开。
那锦衣卫首领从地上爬起来,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
却终究是什么也没敢说,带着几名手下灰溜溜地离开了王府。
那能怎么办?
打又打不过。
只能回去了。
目送着锦衣卫离去的身影,朱檀脸上的怒气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沉。
他负手而立,望着远处的夕阳,幽幽地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看来,这山东,怕是要更热闹了……”
“来人!”朱檀猛地转过身,对着身后的管家吩咐道,“传令下去,新政的事,要抓紧时间了……”
……
又一个三日。
锦衣卫一行人回到应天府的时候,已是日落西山。
落日的余晖洒在他们疲惫的脸上,更添了几分灰败之色。
那锦衣卫首领顾不上休息,便匆匆忙忙地赶往皇宫复命。
他心里清楚,自己这次的任务办砸了,等待他的,恐怕是皇上的雷霆之怒。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他眉头紧锁,手中的御笔仿佛千斤之重。
自从他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才让大明江山走上正轨,可偏偏这些皇子们,一个个都不让他省心。
“皇上,锦衣卫统领求见。”
“宣!”
锦衣卫统领走进御书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臣办事不利,请皇上责罚!”
朱元璋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拍在桌案上,怒喝道:
“废物!一群废物!连个毛头小子都对付不了,朕要你们何用!”
锦衣卫统领吓得浑身一颤,将头埋得更低了,“臣……臣该死!只是……只是鲁王殿下他……”
“老十他怎么了?他反了不成!”朱元璋怒火中烧,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桌案。
“这……这倒没有,”锦衣卫统领战战兢兢地说道,“只是鲁王殿下他……他把我们赶出来了,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
“还说……还说皇上若是真有这份好意,就该好好整治一下朝廷的风气,而不是任由那些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他说……他说他做这些事,都是为了咱们朱家的江山社稷……”
“逆子!逆子!这是铁了心要抗旨了!”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锦衣卫统领的鼻子骂道,“朕看他是不想活了!”
朱元璋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怒火久久不能平息。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竟然会公然与他对抗。
“不肖子孙!难道真的要朕去山东把他揪回来?!”
朱元璋咬牙切齿地说道。
可是,一想到朱檀,他的怒火又渐渐消退。
老十,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他喜爱。
而且,这些年来,老十立下赫赫战功,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倒是真的舍不得对老十做什么。
更何况,老十说的那些话,他又何尝不知道呢?
朝堂之上,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怨声载道。
他这个做皇帝的,又何尝不想好好整治一番呢?
可是,他也有他的难处啊!
朱元璋长叹一声,心中满是无奈和疲惫。
“传太子!”
……
太子朱标匆匆赶到御书房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
他的父皇,那个曾经叱咤风云、威震天下的洪武大帝,此时此刻,正一脸疲惫地坐在龙椅上,仿佛苍老了十岁。
“标儿,你来了。”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
“父皇,您找儿臣何事?”
“你十弟……唉……”朱元璋叹了口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朱标。
朱标听完,也是眉头紧锁。他知道,父皇这次是真的生气了,否则也不会将此事告诉他。
“父皇,您消消气,十弟他也是一片好心,只是做事太冲动了些。”朱标劝慰道。
“好心?他那是好心吗?他那是要造反!”
朱元璋怒道,“朕看他是不想活了!”
“父皇息怒,十弟他绝无此意!”朱标连忙说道,“他只是看不惯朝中那些贪官污吏,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罢了。”
“哼,为百姓做实事?他以为他是谁?他是皇子,是王爷!他的职责是保卫大明江山,而不是去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父皇……”
“好了,此事你不必再说了,”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朕心意已决,朕要亲自去一趟山东,把老十给朕带回来!”
“父皇,这……这万万不可啊!”
朱标大惊失色,“您是一国之君,岂能轻易离京?更何况,山东路途遥远,您年事已高……”
“住口!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朱元璋怒斥道,“朕意已决,任何人不得阻拦!”
“可是……”
“没有可是!”朱元璋不容置疑地说道,“你下去准备吧,十日后,朕启程前往山东!”
十日后,朱元璋带着一队轻骑,离开了应天府,一路向山东而去。(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