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一脸遗憾地看着她。
但是她心中愈发觉得,让自己身边的丫头嫁给刘大春。不仅能拉拢刘大春,还能显示她作为当家主母对他的恩宠。
日后,怕是对她更加忠心。
王氏轻咳一声,带着深意的目光在青雀和青萍之间,来回逡巡着。
却在两人看过来时,又变得如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萍面无表情地垂眸,盯着裙子下,露出的藕荷色的鞋尖发呆。
青雀暗自松了口气。
她虽说用了这么个借口,暂时躲过去了。但架不住太太起了这样的心思,怕是早晚都会想办法将她嫁过去的。
不行。
青雀眸色一沉。
她得想办法出去一趟,和老郑商量商量这件事!
……
从太太的正院回来之后,六姑娘先是去换了一身衣裳。而后在偏厅里,和几位管事嬷嬷说了几句话之后,才回了房间。
才坐在窗下,打算趁着今日天气好,将上次没做完的衣服找出来继续做,耳边就传来了玉竹的声音:
“姑娘。”
玉竹进来,朝着六姑娘福了福身子:
“文氏来了。”
“去请。”
“是。”
文氏跟着玉竹进了六姑娘的小书房,朝着六姑娘福了福身子:“姑娘。”
“张家的来了。”
六姑娘笑眯眯地朝着玉竹吩咐着:
“看座。”
玉竹忙拿了个锦凳,放在了文氏的身后,“文婶子,请坐。”
文氏笑着拉着玉竹的手,夸赞道:“这就是姑娘刚带回来的玉竹姑娘吧,果然长的标致。”
玉竹抿嘴一笑,“婶子客气了。”
说罢,便接过了小丫头刚烹好的茶,放在了六姑娘的面前。
六姑娘只是低头看了一眼她手中的的茶杯,丝毫没有端起来想要喝茶的意思,“给文氏也倒一杯茶。”
“是。”玉竹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随后给文市倒了一杯茶。
“多谢姑娘。”
文氏接过了玉竹递过来的茶,
“多谢玉竹姑娘。”
六姑娘随口问了句:“这个刘大春如何?”
文氏顺手把茶杯放在了旁边的小几上,蹙着眉,想了好一会儿,“人还不错。”
“不错?”六姑娘歪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淡漠如菊的眼中,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这不错二字,从何而来?”
文氏被六姑娘看的头皮发麻,不自觉地避开了六姑娘看过来的目光,“听闻,他幼时父母双亡。为了温饱,不得不卖身谢府。”
像谢府这般百年簪缨世家,规矩冗杂,各种人也是杂乱。
年幼的刘大春能迅速在这样的大家族站稳脚跟,并且还能得到旁人的一句称赞。可见其平时,人情周到,做事极为细致周全了。
六姑娘垂眸,平和的目光落在了手里茶杯中的浮沫,“还有嗯?”
“此人,粗中有细。”
六姑娘沉默不语。
文氏抬头,飞快地看了一眼六姑娘。看她神色无异,但她心中却隐隐不安。
姑娘之前让她打听府上有合适做管家的人选。
可这能做管家的人,都是爷一句话的事情。
就算如何,也轮不到她一个下人说三道四。
她还未想好,要如何躲过六姑娘,便听闻刘大春成了谢府的新一任管家。
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隐约有了一股说不明,道不清的不安。
这股不安,在听到六姑娘请她来姑娘院子里时候,忽然变得平稳。
“他和父亲,如何相识?”
“听闻,他曾经给爷做了几年的小书童。刘大春做事细致周到,恰好老太爷那段时间病重。爷就让他,去伺候老太爷去了。老太爷去了之后,他就去了外面管着外面采买的管事下面,做一个小管事了。”
六姑娘挑了下眉:“跟着个管事,是郑管事?”
文氏摇了摇头,“是外院管着采买胭脂水粉的李管事。”
六姑娘轻点了下头,看似无意地提起了一句不相关的话:“最近这府上,好像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