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辽东的那些岛屿,我们也可以惦记一下(1 / 2)

梦斗康麻子 麻辣马儿 2892 字 6个月前

具体我要见哪个人或者不见哪个人,基本都是我的岳父来安排。

说实在的,让我考试可以,背历史做物理都行,但是让我记住这些官场上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派系实在是强人所难。

我的岳父给我寻找的幕僚团,在这个时候就起大作用,他们有不少是经历了明朝,清朝和明朝多个时期政府机构的办事人员甚至是官员。

虽然当时他们的级别都不太高,但是能够在多个不同阵营的官场混下来,还活下来,眼光和油滑那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被我的岳父聘请甚至邀请给我这个小孩子当军师,当幕僚,开始只是为了我岳父给的薪水。

在郑成功占领南京之后,有很大一批流落到各地的明朝官员终于找到了组织,郑成功大笔一挥,虽然没有恢复原职,但是至少按级别发工资。

当然,那些动作麻利投降或者起义的清朝官员也捞到了好处,根据所做贡献的大小也能得到相应的工资补偿。

甚至见风使舵快的,还能在新政府里得到个真正的职务。

最倒霉的是没办法投降的那批人。

那些主官们死不投降,最后战死的,被俘的,他的这些手下就算跟着倒了霉了。

有一部分跟着老长官被俘被处理,甚至掉了脑袋。

有一些聪明的提前和明军这边联系,还能捞个好点的结果,至少拿出明军那边和他联系的信件,能保住性命。

最倒霉的是那些想投降速度又没那么快,最后被明军俘虏,当然是老实交代,还要有立功表现。

可问题很多人立了功也不见得有宽大处理的机会,当然基本你没有死命的抵抗,就不会砍你的头,在监狱当上几天囚徒,那是必不可免的。

这些中级低级的小官被放出来之后,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

自己的家产肯定就别想找得着了,能找到自己的家人,就算是运气好的。

而这些四体不勤的文化人想找个工作也是挺麻烦的。

所以进士老爷抬轿子,户部的郎中给人当账房,工部的堂官给人当小工,砌墙盖猪圈。

七品的县令扛麻包,八品的兵曹给人当保镖。

甚至有些没办法的都去混黑社会了,给那些街头大哥当师爷。

我的岳父在我去当县令的时候就给我收集了一帮这种人才。

当时他只能弄了几个当过主簿,当过县丞的前官员。

为什么我一个不到15岁的孩子就把一个县城管理的服服帖帖,不光是因为我的战斗力强,还因为我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

而我再次出动成为四品的知府去南方当官的时候,我的幕僚团队当中已经有清明朝的前知府,前县令,前前侍郎。

这些官员在明朝的时候个个都是三甲进士,两甲进士的水平,对官场上那些玩玩绕是清楚的一塌糊涂。

有他们在,我可以说不会被那些人踩了还不知道,甚至可以迅速的反踩回去。

比如那些想见我的官员,他们可以迅速的分辨出这个家伙到底是什么目的。

只是拉关系的混个脸熟的,还是心存恶意的,或者是想抱大腿的,拉帮结伙的,寻求同盟关系的。

而他们也会给我的岳父建议,哪个能收礼?哪个需要见面,哪个需要敬而远之?还有需要把礼物扔出去,痛骂一顿的。

而且他们也知道我是个瞌睡虫,每天必须睡够六个时辰,而且还不包括午觉。

所以他们会安排的非常紧凑让我和必要的人用非常短的时间交流一下。

比如今天我回到家里面,在洗澡之前就急急忙忙会见了兵部的一位王郎中。

这位王郎中当初就是我岳父找到的新后台,我从安徽抢到的那些战马,还送给这位郎中一匹。

而现在,这位五品的王郎中要上门来拜访我了。

这个40多岁和我的岳父年龄相仿的郎中,从品阶上已经低于我了,而且从官场上的影响力,我显然要比他大的多。

我这周砍头,周屠夫的外号不是白叫的,而且我还是一个能够带兵的文官。

我在县令的职位上取得的战绩,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军方的将领,而我和军方比较友好的关系,也让我成为了少有几个能够和军方的上层说的上话的文官。

在目前延平王府的这个畸形的机构里面,军方的真正上层,实际上就是延平王直属的部队的那些指挥官。

而我在收拾那个兵部的谷郎中的时候,中枪的军方人员都是那些大小军头,他们手下的兵基本都是私兵,所以可以算是上下一条心。

对欺骗上级的事情就做的比较好,不用自己考虑的手下会有反水的问题。

而延平王府的直属部队,军官都是上级任命的,各级军官到任之前,甚至都互相不认识。

这就杜绝了上下勾结,欺上瞒下的事情,反而在我收拾谷郎中的时候没有被我的散弹枪扫到。

所以那些捣过鬼的,屁股不干净大小军头都非常恐惧我,而延平王府直属部队的军官倒是对我比较友好。

但是那些其他的军头当中,罗总兵和我的关系非常好,而他在那些军头当中,又算是一个实力相当强的。

可以说我是和军方各个势力都能说得上话的一个文官。

或者说我是军方各个势力都比较服气的,一个不带兵的将军。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带兵打仗的人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队伍不行。

而那些带兵的将军到我面前都比较老实,虽然我的年龄可以当他们的孙子,儿子。

从身高体重来看,我就更是个弱鸡,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敢小看我。

现在已经有人把我和于将军类比,称我为于将军第二。

还有人称我为戚继光将军第二,而进行比较一下,你就会觉得有意思了。

于家军被称为戚家军第二,而我被称为戚继光第二,于将军第二。

这两者的区别很明显,这就说明于家军有堪比戚家军的战斗力。

而我有堪比戚继光的指挥能力和战绩。

我的成名之战,实际上是安徽的那次对战,一万人的大战。

虽然罗将军掺了好多的水分,还尽力的把水搅浑,让那次战斗的真实的情况隐藏了起来。

但是时间久了之后还是会有人把真相探查出来。

罗总兵没有办法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

所有有点想法的将军,都对我指挥的那次1000对一万的战斗过程感兴趣。

有不少战场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军,对我当时的战斗进行了复盘。

除了那次莫名其妙的爆炸之外,他们把其他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了。

发现就算是最后那次的爆炸没有出现,就算是罗总兵没有派出人马进行增援。

清军的获胜的概率也不是很高。

特别是我用标枪把炸药包发射到清军的指挥位置,这一招基本上已经让清军的高级指挥系统混乱了。

而当时清军指挥部队的并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在我那一套贴脸疯狂输出的猛烈打击之下,没法指挥若定,清军发生混乱和溃败,那是迟早的事情。

除非我愿意给清军喘息的机会,来个中场休息,让清军整好队以后再打。

设身处地的想,清军的指挥官看着标枪从身边飞过,炸弹在旁边爆炸,手下的士兵像被割韭菜一样齐刷刷的倒地。

除了撤退一段距离躲到安全的地方进行指挥这条路,一般的指挥官真是想不出来其他的应对措施了,不是所有的指挥官都能直面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