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帝王多不德,朝臣无大恶(1 / 2)

朱由校的确是有意削弱吏部之权。

虽然朱由校承认,他作为皇帝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去统治这个帝国。

毕竟他不是朱元璋,做不到每天为自己的统治而工作十多个小时。

他更想有更多的悠闲时间。

所以,这注定他他的皇权要被分成很多份,然后由一些人代理,以维护这个帝国的统治。

但朱由校可不想让荐举官员的权力就真的只掌握在吏部的手里。

那样吏部的文官就会把持整个帝国官员铨叙大权,如此一来,既利于卖官鬻爵,也利于搞党争,排除异己。

为此,朱由校也就想把荐举权多授予一些朝臣。

这样就算朝臣们都利用荐举权卖官鬻爵,那也会导致卖家多,官价也不会被抬太高,这样买到官的人也不会为了捞回本,而把百姓逼得太狠。

同时这也能让文官集团内部更加分裂,大家都有荐举他人的权力,自然谁也不服谁。

与朱元璋建国之初,为抑制地方豪强做大,而要求里甲长与粮长轮流由富户担任一样。

以前的基层是一家独大,一地方豪强垄断乡里所有权力。

但朱元璋这么一改,就有“皇帝轮流当,明年到我家”的意思,使地方豪强之间谁也不服谁,而处于分裂状态,更利于帝国统治。

现在朱由校就是要这样做。

既然让官员分享自己的皇权在所难免,那就多几个分享,这才皿煮嘛。

“你就以此拟旨,宣召天下,今后每逢重臣出缺,便需四品以上京官荐举,然后再廷推,并以此为成例,不得由吏部专荐,后世若有违背者,则有使吏部专权而出现卖官鬻爵与独断专横之嫌,新的政事堂大臣、枢密院使和副使以及新的阁臣,着政事堂、枢密院、内阁,立即部议出所需的名额来,该增额的就增额,如今帝国疆域增加,内务事务也增加不少,多六七个辅臣阁臣乃至枢密军机大臣,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旦确立需要增补的名额,就着四品以上京官荐举,然后廷推,廷推之制度,还得再议议,到时候再说,现在把人才荐举上来。”

朱由校因此道。

若不是如今通讯技术条件没跟上,他都打算让地方大员也参与官员荐举和廷推。

而如今因为与地方联络常常需要数日乃至一两月的时间,所以,他只能让更多的京官参与荐举。

袁可立自然遵了旨。

对于是政事堂大臣兼枢密院副使兼内阁首辅的他而言,削弱吏部之权,是有利而无害的。

只是对整个文官集团而言是有害无利的。

所以,袁可立虽然不反对但也不支持,只做了听命行事的执行者。

“陛下不权归六部且不说,怎么反倒限制吏部之权,陛下是觉得公卿重臣们,那些老头子,权力还不够大吗?”

吴伟业对于这样的圣旨感到很不满和失望。

“怎么可能权归六部,权归六部依旧有悖于君王独治,还不如归于人人,当今天子,这是既不想把自己累死,也不想让有谁可以制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