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经天纬地之才(1 / 2)

张良稍微歇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继续说道:“其三,自光武帝开始,大汉一直在加强中央集权,这本来并没有错,但是尚书台的权重太高,在便于皇帝控制的同时,一旦皇帝出现意外,继位的小皇帝年幼,那整个大权就完全落入了外戚与宦官手中。

因为只要掌控了尚书台的位置,他们就相当于把整个国家的政权掌握在手中,这也是近百年来,外戚与宦官不断争斗的原因。

其四,也就是正如李将军所言,各地农民起义与立州牧制度,不但让地方武装兴起,并且也让他们完全合法化。从此以后,一些有野心之辈开始招兵买马,妄图在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事业!”

当初贾复、贾诩、吴汉等人亦曾经私下讨论过汉朝如今衰弱的原因,李广作为武将出身,并不擅长治国之论,故而并没有参与其中。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率军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作为先锋弓骑兵,射杀匈奴骑兵很多,因功被封为汉中郎。

匈奴撤退后,许多年内,汉朝都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李广后来数次跟随文帝狩猎,格杀猛兽,文帝见到李广英勇非凡,箭术通神,却只能沦落为射杀猛兽,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禁感叹道:“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与高祖同时代而追随高祖,以卿的能力,军功封一个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

自此之后,不但军功封侯成为李广毕生的追求目标,高祖时代的名将谋臣也成为李广向往的对象。

而张良,张子房,正是高祖刘邦当着所有人亲口认定的汉初三杰之一,自来是李广所仰慕之人。

这也是李广见到张良后,立刻向对方请教解决大汉危机的办法。

“经留侯如此说来,我们大汉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症状?”李广喃喃自语道,显得有些失魂落魄。

“这只是最主要的症结,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病因,不过那些对于这四大症结而言只能算是旁枝末节。

这四大症结不能解决,大汉难以复兴,其他的问题就算解决也于事无补。”张良微微摇头,无奈的叹息道。

“留侯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能,必定有治国良策,大汉乃当初高祖之基业,还请留侯看在当年与高祖的君臣际遇上,救一救大汉吧!”李广郑重的抱拳行礼道。

“太难了!因为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近四百年的积累逐渐演化形成的。

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就会得罪天下间拥有大量私有土地的地方豪族。这个时代的地方豪族可远比战国时期的贵族强势,之所以如此说,乃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地方豪族都私下豢养私兵,少则数千,多则上万。

春秋时期,是国君与贵族共治天下的时代,那时候各国的贵族实力相当强横,因为他们有招募私兵的权力,以晋国的六卿和齐国的田氏为代表。

晋国六卿实力逐渐壮大,最终渐渐演变为韩赵魏三家分晋,而齐国同样在田氏壮大后,流放了齐国姜姓君主,自立为国君,是为田氏代齐。

战国时代,以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君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为主,不断加强君王的权力,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贵族们的权利越来越弱。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战国时代号召力最强的信陵君在苦劝魏王出兵救援赵国无果后,只能带领数百门客赶赴赵国与秦军决一死战。

后来还是靠魏王身边的宠妃如姬窃取兵符,信陵君才得以统帅大军前去救赵。

但是这个时代则不同,地方豪族们许多都是当年开国功臣的后裔,少则有数十上百年扎根地方的历史,多则甚至有数百年的历史。

他们在当地的号召力甚至超过了汉王朝本身,一旦发生战乱,他们附近的百姓都会聚集在这些地方豪族麾下,以求得到庇护。”张良眉头紧皱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