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真香了!(1 / 2)

事关生死,维湖所在部族很慎重,自然不会一上来就跟大夏人说,“我们要加入大夏,接受我们吧!”,肯定要准备一番。

他们先是派人在离大夏不远处,选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确定没什么危险后才悄悄把整个部族带过来。

如果大夏愿意接受,他们就进镇安城,成为大夏人,如果大夏人不愿意接受,他们就在两国交界的地方暂时待着,等找到合适的地方再离开。

这样做那个想灭亡他们的部族肯定不敢来,至少安全方面能保证一些。

镇安城这边知道维湖部族的事情后,不敢擅自做主,立刻给都城送了信。

姜启得到消息,和臣子们商议过后,一致决定,那个部族的人可以加入大夏。

不过因为之前大夏和匈奴的敌对关系,那个部族不能直接住到镇安城里。

大夏的官员先在镇安城外,重新给对方找了个地方安顿,等大夏和匈奴之间的隔阂慢慢淡化,再说其他。

维湖的部族挺知足,没有被拒绝,能有一块安身立命的地方,他们就很高兴。

而且他们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这样做,算是为了活命背叛了匈奴,只有牢牢抓住大夏这根救命稻草才能继续活下去,所以非常积极地融入大夏。

他们专门找了一个会说大夏话的匈奴商人,教他们说大夏的语言。

等掌握了大夏的一些日常语言,维湖的部族一部分人留在家里,开始养羊放牧,一部分人又回了互市。

当然,他们知道单凭所剩不多的皮毛和羊毛,根本无法养活整个部族,于是便凭借惊人的眼力和独特的人种优势,发展出了一个新的业务,那就是做中介。

互市看起来进行的热火朝天,可这其中不是一点困难都没有。

首先,是语言上的。

这年头由于交通不发达,大家不怎么出门,再加上国家有各种管制,不是特别需要的人,谁会专门去学一门新的语言呢?

开了互市,大商队和官方有自己的翻译,没觉得有什么不便,那些小商小贩则感觉很艰难。

买卖东西基本上靠比划,然后按照官方给出的参考价格进行过核算。

这样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纠纷,但一些东西在核算的时候总会出各种问题,买卖双方都急需要一些翻译,来进行语言上的沟通。

其次,是程序上的。

互市在各方的努力下,慢慢变的正规起来,可是对一些人来说也变得麻烦起来。

以前他们买卖东西们,拿出东西,说出价格,行就直接换,不行就拉倒,简单的很。

现在可好,换不成没事,一旦换成就需要去专门的地方,找专门的人开具交易证明。

如果不开交易证明,到时候出现什么问题,官府这边是不管的。

其实所谓的交易证明,相当于给双方一个保障,是官府作为证人证明这次的交易没有问题。

一旦以后一方反悔,另一方可以拿着证明去找官府帮自己维权。

这本来对交易双方来说是件好事,后来税收、摊位费的问题,又需要专门的地方办理,大夏和匈奴就把这些事情弄到一起,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